哲學人生筆記 -《以惡為善?》
顯然地,為惡,不可明示,要躲在「暗室」或「密道」裡進行,以避人耳目。若不得已,則「惡人惡事」也得「魚目混珠」,假裝成「善人善事」,欺世盜名。這就是社會的真實本質;隱惡揚善;卻其中有詐。
為何有人為惡,卻自以為「擇善固執」?追根究底,「面子問題」的「虛榮心」,成為保全性命的前提。重視面子的人,會固守「面皮厚度」,而不在乎善惡的意義,所以世俗的口語中有「死要面子」的檢驗標準。
「死要面子」的人,對於輸嬴非常堅持;"嬴,代表善,有面子,輸,代表惡,沒面子。";固執於「面子」之保全,必然輸掉「面子」之外的全部;躲暗室,走地道,都是心裡潛意識的反射。
以輸嬴為人生成敗標準者,其實是不懂輸嬴,而只是一味地固執,直到幾乎一無所有,只剩下讓人任意塗鴉的「面子」。生命的意義,「面子」是表象,「固執」是心態;「價值」才是本質。人情的現實,就是「樹倒猢猻散,牆倒眾人推」;社會人心,自有尺度以評斷善惡,「心存善念,光明正大」,才是主流價值。
過去,集萬千寵愛於一身,什麼都好,永遠不會錯的人;曾幾何時,成為眾矢之的,連牢房都空出來歡迎光臨了。莫怪世事無常,人間現實;主要在於自己放不下「死要面子」的偏執。本質是「夜路行者」,偏要充當「光明之神」。惡人惡事的真面目,曝光後的代價是「見光死」。
古詩有:"但見新人笑,未見舊人哭。";新舊情人的心情對比;其實,用在官場都適用。新人和舊人,「上任風光,下台走光」;其實,哭和笑,風光和走光,仍然只是表象上的面子問題;事過境遷後,每個人內心的孤獨和淒涼,才是人生緣起緣滅的本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