園藝生活筆記 -《龍吐珠》
以前,總覺得原生於《西非洲》的藤本植物《龍吐珠》這個命名太尊榮了;脱離了植物原生大地的親和感。
龍,是想像中的怪獸;西方神話,視龍為邪惡可怕的怪獸;英雄《屠龍救美》,理所當然。
龍,在《漢文化》中被神格為天上的神獸,再下凡為帝王的象徵,以統治黎民。既然是專治權威的圖騰,只屬於《皇權》;更是脱離了百生的真實生㓉經驗,豈能期望龍在人間與黎民共甘苦。
《漢民族》的文化想像,視自身為《龍族》,於是有為了《自我神格》,而有《自虐》的奴性;視君如父,輕賤自我以尊君。這都是蒙昧未開化的人格《返祖》現象,仍具有原始部落的自殘野性。
其實,《龍吐珠》來到台灣,已被馴化而適應好山好水的土地風土條件了。性喜陽光,很好照顧,夏天花期很長,又耐風雨;幾乎就是平民植物了;就像《蕃薯》一様落地生根成長。
《龍吐珠》的花形花姿耐風雨而持久;開花點紅粧;改稱作《白板紅中》,好嗎?很俗氣吧!
算了!好美的花姿,還是要有高貴的花名;稱呼《美人》芳名,豈能只以《美人》稱之?還是得精挑細選,才能名實相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