哲學人生筆記 -《做大餅》


豬,經常揹上被誤解的形像。豬成為人類的家畜,已經有久遠的歷史了;人類對豬的態度,其實不安好心的,就是進食來源,以及殘食去化。

人類為取得自身立場的正當性,於是貶低豬的存在價值;似乎,豬自野外成為被圈養的家畜後,得到的人類應許,就是眾人皆曰:"養而食之!"。早知如此,豬的祖先實在不該被馴化,成為人類的家畜,命運由人類決定了。

在野外時,豬的天性是有危險時,會展現攻擊力的;否則,個性是害羞而隨遇而安的雜食動物。被馴化和被圏養,讓豬習慣不自由的安養環境而變得好吃懶散的習性。這是命運由人的悲劇下場。

人類將殘食的剩餘價值充分利用,轉化成豬的成長,最後重新成為進食的來源。這項過程,對人類而言,是經濟理性的表現;也是所謂的《家計》;就是"家用進出"的計算。

德文的"家計",稱為"Houshalt",就是《持家之道"sich Haus halt"》。至於飼養動物,以"sich Tiere halt"表述。飼養"小豬仔",則以"sich Ferkel halt"表述。

動詞,"sich halt",在現代用於表述上至國家大事的"預算管理";也就是台灣人口語中的"將餅做大來分!人人有份!"。

問題是,最後誰吃得到大餅?小豬,一定不相信,它們有份!

《圖片來源:Wikipedia》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哲學人生筆記 - 《「職人精神」》

世界小事筆記 -《「總統吵架」》

法哲學筆記 -《「戒嚴」》

法哲學筆記 -《「囚徒困境」》

旅人故事筆記 -《美樹》

園藝生活筆記 - 《「寒氣春意」》

園藝生活筆記 -《「風災倖存的柑果」》

哲學人生筆記 -《「自信的回憶」》

世界小事筆記 - 《「境外敵對勢力」》

Home &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