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生故事筆記 -《平凡與高就》
還記得許多年前,我任職在「電力公司」;結識了一位年長的機電專業「總工程師」;他的青少年歲月,經歷過「日治時代」;從他的任事態度,讓我見識了,老一輩「台灣歐吉桑」的認真踏實精神。
早期,「台電」承接了日本人撤走後,留下來的水力廠房設備和發電、輸電和配電系統;在「孫運璿」先生承擔「台電」的復元大業時,我的這位老同事,以青年技術背景進入了「台電」,他自己也加強日文的專業語言能力,而派上用場。
因為,後來「台電」配合核能發電廠的「開關場」工程,向日本的「東芝」、「日立」、「三菱」、「川崎重工」購置過重電設備;老同事的專業本職學能,學自與日本技術專業顧問的交流和教育。
我進入台電時,先到核能工程和發電廠任職。在工作的合作機會中,我們合作和日本與美國的供應商「西屋公司」,「奇異公司」的技術顧問,洽談工程現場的技術服務專案。這樣的見識機會,讓我有機會比較了日本人和美國人的工作態度和精神。
老同事,深得日本技術顧問的信任和器重;他們的工作精神是深入細節而精確;這一點,與我日後服務於「德語系」國家的企業,感受到的「日耳曼」民族精確踏實的精神極相似。二者,都重視工作的秩序感和自責求全。
當然,對「老美」的印象,就大不相同了。也許,美國是多民族的移民國家;美國,只是一塊外掛的招牌;前來的技術顧問水準,參差不齊;工作態度拖拖拉拉,有些精神不濟,「出差」好像是「渡假摸魚」;而待遇要求高得嚇人。
這種現象,也讓我理解了核能興建工程,何以成本偏高,「老美」非得推銷給台灣不可的背景了。美國和其人民,非常多元,優秀與泛泛之輩,共於一國。吾國,傳統上的觀念,「唯美是尚」;「留美者眾」,好的價值學得不多,也不深入;很不幸地,却成了長時期治國的主流族群。核能和國防武器,也都是引自美國,當然難免成了花大錢,又可能學半調子的「大頭呆胞」。
近年經濟疲弱,年輕人求職機會和待遇都不理想;高學歷的求職者,也爭搶公職、空服員和爬電桿的職缺;同時,技術職缺却供給不足。就業供需嚴重的畸型和失衡,恐將成為長期的結構問題。
我想到了當年老同事在退休前,回答我的提問:"您的技術專業很實在,工作精神非常認真投入,有傳人了嗎?"。老同事苦笑:"新進者,多半留在冷氣辦公室,不喜愛到危險的現場爬上爬下,也重視準時地下班和休假福利"。這也是一般人的習慣,不是嗎?
職場文化是在潛移默化地改造中;工作精神和態度,會向縮短工時,增加福利的方向滑去;久而久之,就成了一個國家和人民的時代精神。多年後,回首典型在夙昔;但是,出人頭地,成龍成鳳,依然是衆人主觀的心願;可是客觀形勢好像似是而非,却又像是社會的「共識」:
"在「平地」上,就必須甘於「平凡」;學歷高,必須爬得高,才能成為「人上人」,才能看得遠;爬上電桿才有「來電真好」的感覺。未來的成就,好像在「雲端產業」。空軍的待遇福利,就優於陸軍,娶到的老婆也好像「卡水」!留美好像會變美!"。好像也對,也不對!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