哲學人生筆記 -《山中歲月》
山,來自地殼運動的生成;人,來自生命的孕育。人與山,是共生的存在!山給人仰望的崇高和登高的自卑。
人,有難以言語的情結,就是想征服崇高的山,尤其是名山,得以突顯超越自卑,而有登臨的崇高感受。透過作畫,我以印象的觀點,畫出山的包容和静默不語,任由溪流奔放,日以繼夜,四季推移。
在我的這幅《山中歲月》的畫作主題中,很自然而然地,有想要超越現實的壓抑和限制,而畫出心中所嚮往的山,尤其是幽静中的時間流逝。
這種心境,其實反映了對自我的期許;那就是,理想如聖山,雖不能至,但是我心嚮往;也正因此,而自勉要在各方面向上提升,與時俱進。
觀察現實的處境,人生已初老;有意思地,時代的精神也浮現老少世代的對立;老輩不甘被逼退,認為尚能老驥伏櫪;少輩却有如追兵在後追趕。社會的許多現實困境,多是老少輩對方向的認知,和適應能力不同所致。
進與退的矛盾,在人心浮動,世局不安的時代,日益明顯。其實,解決之道,在於實踐世代傳承的典範美德。資深者,有欣賞包容之心;資淺者,有尊重與超越的信心和勇氣。
山,始終存在,登臨山頂是成就,却要有下山的雅量,讓後人隨踵而登至。山中,其實是無歲月的,然而,山的形和勢,在漫長的造山歲月中而有了起伏。
同樣地,客觀形勢也會催人老,逼人退。不疾不徐的雍容自在和瀟灑,正是我想表達的理想的時代精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