哲學人生筆記 -《師徒與美女》
這「是」以話語促銷自我意志的時代;巧言而不直指本質,下場就是各自表述,一無共「是」。禪宗的公案,以「本來無一物」最能直指人的主觀想像,也能呈現客觀期望;二者相聚就是虛幻。
禪宗的一個公案有助於「頓悟」:
僧人,師徒二人將涉急水過河;岸灘上有一女人,也想過河,卻懼水急而未敢涉足;望著僧人師徒,似有期待,又礙於「僧戒」而不知所措。
師父大德,自告奮勇對女人表示,願揹其過河;弟子在旁相扶。
女人,奮不顧身,上了老僧之老背上:"師父,辛苦了!"。
來到河中,小僧徒弟困惑浮上心頭":師父已犯色戒,親近女體,又緊揹女人不放。平日,師訓持戒皆是假的。"
老僧愈揹愈吃力,懷疑「小徒」未使力相助;故勉為其難,自力救濟,「執著」初心前行。
過河後,師父放下女人,互道祝福,各自找方向上路。「小徒」,依然不悅,形之於色,一路嘀咕不止。
老僧回頭棒喝:"過河,「老僧」即已放下執著;「小廝」無智,依然執著過去,妄念浮生;有違師傳!"小僧徒恍然開悟;師徒相伴,快樂向前行。
師父,自有想法,所以是師父。
世道上,執著於表象而生妄念,千言萬語就是放不下「所執」;在「精神醫學」之研究,稱之為「著癮」;心裡被妄念所佔據而形之於話語。哲學的理解之一,就是「思想是語言的囚徒」;語言是牢籠,關著人的「朝思暮想」。
悟者,「釋迦牟尼」開示眾生:"應無所住而生其心"。正是如此,內心自由,思想自由,身心無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