哲學人生筆記 -《母性與幼兒》


五月「
夏」,是「茉莉花」綻放清香的時節;喚起的記憶,卻是「母親節」。日子,每天過,節日何其多;「母親節」的意義,在於「母親」這個偉大的身份;對於兒女,懷胎十月受苦帶喜而來的情感牽絆,甚至超越「父親」。當然,父與母,各有偉大的意義和使命;是生命延續和傳承之源。

身為男人,我受自母親的特質影響,隨著個人的成長,愈來愈能從自己的個性中辨識出來;另外,有那些部份是受自父親?又有那些特質是來自家庭的成長、學校的教育和認知外在環境而自我啓蒙、育化而成為現在的我?因此,我對母親這個角色和身分,有自己獨有的理解。

世上,所有的母親,身為女人,有弱中堅強,而且更甚於男人的堅強;所以,我一直對於女人充滿著敬意和尊重;那是哲學意義上,對於女人天賦的母性的疼惜。長期地觀察:女人自身,常忽略了自己有這項偉大的特質,只有細心的男人和為母之子,才感受得出來。在愈富裕的國家和社會,母性常被物質、保母、玩具的充裕的滿足感取而代之。

甚至,國家、社會,在男人長期主導和支配下,忽視女人的母性意義。在戰亂和貧困的世界;女人受到政治、經濟、社會、傳統和宗教的壓抑,而成為次於男人和家族、企業的「種姓」。這些不公不義的圖像,常被出生為女人,身為妻子和女兒的命運所包裝和忽視。女人,自身的認命和安於現實的無奈,正是加深了壓抑的強度。

現代的「女性意識」、「女人權利」的啓蒙和發展,隨著西歐文明的進化而進入歷史的發展潮流。我因為求學和工作的環境,讓我對歐洲社會中的女性,女人和母性的意義有深刻的感受;那種角色意義的進化,都是源於「人的解放」。唯有女人不再受壓迫和貶抑,才有文明的社會。

世界上,有古老的文化和宗教,自許有偉大的民族傳統;但是,女人的地位卻是附屬的,可支配的財產。其實,這只是「蓄奴制度」的延續;也是民族文化和宗教自身的病態和自我貶抑;完全不夠資格被封以偉大的,或正信的桂冠。人類,必然有超越民族、國家、文化和宗教的「人性價值」,那就是「人的尊嚴」和「人的解放」。戰爭、暴力和壓迫,卻一直是人性中的幽暗;女人和兒童,一直是無辜又無奈的受害者。

在逃亡途中,女人身為母親,懷抱幼兒,驚恐地陷溺船難中的待援困境,或身在戰爭中的槍炮威脅之下,緊抱著幼兒;或者,炎陽下乾裂的大地上,女人和兒童辛苦地摘棉花,或者在污濁的廢棄物堆置場中拾取殘值。這些現象,都是許多生活在富裕社會中的消費者,不太願意去面對的真實苦難;有人正在為遠地的享受而被奴役;能期待政治、企業和宗教的權力者去解決問題嗎?

其實,人間的不公不義,大致上就是以上這些權力者製造出來的;卻又被期待去解決問題,實在是無奈的幻想。日本的人氣作家「春上村樹」先生提到的高貴的理念:"在高牆與雞蛋之間作抉擇;我站在雞蛋這邊。"在精神上疼惜和支持弱勢者,也許依然改變不了人間的壓迫和苦難;但是,至少自己對這個世界沒有絕望。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哲學人生筆記 - 《「職人精神」》

世界小事筆記 -《「總統吵架」》

法哲學筆記 -《「戒嚴」》

法哲學筆記 -《「囚徒困境」》

旅人故事筆記 -《美樹》

園藝生活筆記 - 《「寒氣春意」》

園藝生活筆記 -《「風災倖存的柑果」》

哲學人生筆記 -《「自信的回憶」》

世界小事筆記 - 《「境外敵對勢力」》

Home &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