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哲學筆記 -《我說,是我》



「標籤用語」,常見於日常生活中的「表象」廣告;然而,指涉的「本質」可能是無效的。最常見的問題,就是廣告不實,或代言不實。消費者買到摻了部份「假料」的商品,還會認為是真品嗎?

世人,普遍先被「偽言」所惑,而牽就於主觀上所不滿意的「現實」。換言之,「事實」,在客觀上是已經存在的;只因為,世人被「表象」所牽引蒙蔽而去接受那個與「表象」不符的「現實」。網路商務日益重要,消費者將有可能,購置不知真偽的商品。

語言,只是載具;可貴的語言,表現在真誠;但是,世道上最常「摻偽」;這種現象通常不是「言說者」無知,就是惡意欺騙善意的不知情者。當前,有名的「言偽實偽」的例子,就是「一個中國,各自表述」的「詐欺案」。其中,「一個中國」,是客觀上的事實存在,不是數量的問題;多餘者,在於「中國」的數詞「一個」;這是「贅詞」。「中國」就是「中國」,如此即已表述完成,不必冠以「數詞」。「中國」,不等於「一個中國」;反之,亦然。

「詐欺案」之「關鍵惡意」,顯現在「各自表述」的虛偽和虛無,而且,這句四字的「標籤用語」必須與前面「一個中國」的四字標籤連用,才能存在;卻是造成玉石俱焚的「虛言」效果;「中國」,不見了。各方的「言說者」,夫復何言?

「表述」即是「言說」;「我說即是我」,何來「各自」,此乃無效的「贅語」。「中國」,所欲表彰存在者,不必表述,已經自在;「各自」,又奈何?多此一舉。「愚者」對戰「笨者」,有何意義?卻是「愚笨者」的「名教」。世人見識,人之所以愚笨,自欺欺人,莫乎此。

類似的轉借,以「標籤用語」中的「中國」,成為「一杯清水,各自表述」,或「一個妻子,各自表述」;如此的世道,不會徒爭「庸人自擾」的愚昧嗎?「正偽」的不共在,此真彼假,反之亦然。真偽是簡單的「邏輯」。國家以「一個中國,各自表述」為「國策」,這個國家,已陷自身成「偽國」。政府當權者,非不自知;難怪,「政府」只能在安全的地方,表述自欺。出了國門,就成了「中國」的「偽政府」。

「國名」,是可以選擇的「表象」;國家真實存在的主體是土地、人民、政府,和據以宣告存在的主權;對內屬於人民,對外排斥他國;其他利害相關國家的支持或反對,都不影響以人民意志而建立的「主權存在」的「事實」。「國名」,是後設於事實主權存在的選擇;完善
「名實相符」的國家與「有效統治」的政府,是人民的責任;否則,只是無根的遊民;被強權任意壓迫。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哲學人生筆記 - 《「職人精神」》

世界小事筆記 -《「總統吵架」》

法哲學筆記 -《「戒嚴」》

法哲學筆記 -《「囚徒困境」》

旅人故事筆記 -《美樹》

園藝生活筆記 - 《「寒氣春意」》

園藝生活筆記 -《「風災倖存的柑果」》

哲學人生筆記 -《「自信的回憶」》

世界小事筆記 - 《「境外敵對勢力」》

Home &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