園藝生活筆記 -《「花容」待來年》









色相迷人,人亦自迷;世間男女或動
、植物,不僅有色相,而且好色相。春天已去;我曾在明媚春光中,出外「走春」數回;見到不少春光外現的動物色相,極盡招搖;這一切風情表現,都符合德國悲觀主義哲學家「亞瑟.叔本華」的見解:"生命的目的在於生殖;只要目的完成了,生命也可以終結了"。生命中的一切作為,都是在配合這項目的。

老先生的一生憤世嫉俗,受到東方的佛教思想,「生命是苦」的影響;因此,個性孤僻怪異。甚至,在少年時期,不滿母親接收父親富裕的遺產後變成庸俗現實;敏感的心靈,孤獨的童年記憶,使他窄化了生命的目的。

迄今為止,我對「叔本華」的哲學高見,有些另解。「老先生」,可能只觀察以人為主的動物,也許較少有園藝生活的深刻理解;因此,「老先生」的怪人偏見,其來有理。若在他的一生中,有過愛情的滋潤,可能見解就會不同了。

對世道現象的觀察方法,有「目的論」,也有「方法論」。前者,確實!生命的延續是生物體的本能,生殖是目的。後者,生物體的內在,有遺傳基因而形成有性的「擇優」生殖慾望本能。因此,求偶、交配、孕育、繁衍是方法;必須施展本事,窮盡方法。

生命好色相,正是屬於方法論的觀察;色相,有愉悅的好感,也有刺激的誘發;動物的進化,外型、顏色、皮毛發展出不同的色相,再以表情、展翅、啼叫,完成生殖目的;植物的花草,以花形、花色、花蜜、花粉、香氣,招來昆蟲鳥類,完成散佈授粉的生殖目的。愉悅的過程,是犒賞生命的艱苦的生殖目的。

「叔本華」,或是佛教思想帶有悲觀向,都是受限於觀察現象的視角。在春天的季節裡,我對生物色相的觀察,所感受到的,是生命的節奏韻律,蟲嗚鳥啼,花姿招展;那是美的愉悅感。來到「立夏」,又換來當季植物展現花容;預期各季皆有花期。

不過,過季的花形、花色凋零,不堪卒睹,讓人有「花容」待來年的期望。「叔本華」,或許在他的人生向晚,看到「花容月貌」變成「花
失色」;若自感不知來年能否後會有期?「叔本華」的悲觀,也就不是沒有道理的憤世嫉俗了。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哲學人生筆記 - 《「職人精神」》

世界小事筆記 -《「總統吵架」》

法哲學筆記 -《「戒嚴」》

法哲學筆記 -《「囚徒困境」》

旅人故事筆記 -《美樹》

園藝生活筆記 - 《「寒氣春意」》

園藝生活筆記 -《「風災倖存的柑果」》

哲學人生筆記 -《「自信的回憶」》

世界小事筆記 - 《「境外敵對勢力」》

Home &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