哲學人生筆記 -《自卑而在意「被承認」》
在「南海爭議仲裁案」,台灣實占的「太平島」被「仲裁者」不承認是「島」,而只承認是「礁」。此一仲裁結果,引來台灣政府和有些人民的群情激憤。
在意「被承認」,是精神的失格和心理的自卑。「仲裁者」有主體支配台灣的資格嗎?台灣政府宣示:不承認,也不接受「太平島」被「仲裁者」僅承認是「礁」;這種立場和態度是不夠的,甚至自我矮化,變相地承認「仲裁者」有主體的資格和權利,而台灣的「太平島」,只是等待「仲裁者」承認等級的「客體」。成為奴隸的「妾身求幸」,有既期待又怕落空的投機心態,是會誤事的。
國家,介於「被承認」與「不被承認」之間的「妾身兩難」的經歷事件,台灣何曾少過?國號被貶抑,不被普遍承認;外交關係中的主權國家身分,可以由「被承認」而突然「不被承認」;而政府自甘對外宣稱,自己的國家只是「政治實體」,改名換姓,精神錯亂;難道不是「認島為礁」的泛用典型。
「認島為礁」,只是國際現實的比較利益下的「他者意見」;若台灣在乎,而為此群情激憤,大可不必。記住,「話語權」是主體價值的認知武器:"說你是,就是!說你不是,就不是";反制的武器就是,"誰理你在說「啥鳥」,我一概否定你對我的意義" 。
台灣,長期被外來者宰制壓迫,許多住民忘記自己可以是自己的主人,而流露強烈的奴性,總是自以為是「他者之奴」,期盼有主人來恩賜關愛的眼神,被「他者」說長道短,就喜形於色或惴惴不安,患得患失。
台灣就是自己,每一位台灣人就是自己,不是「他者之奴」;永遠知道,自己就是自己,由自己定義自我。外國強權,永遠只會視台灣為利用的工具;台灣人,永遠堅持台灣的尊嚴和國家利益,才能保護台灣。猶太民族的智慧之言:"我不為我自己,誰會來為我?"。
台灣,不必在意聯合國、美國、中國、日本、歐盟、英國、德國、法國,西班牙、荷蘭、葡萄牙,對台灣的立場;「他者」,對於台灣,都只是過境的「啥鳥」…;台灣,承認台灣自己所說的,和自己所做的,才是合法的、正當的台灣的立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