哲學人生筆記 -《帝國的不適症》
雖然,人類的文明進程已來到數位空間的網路時代,但是,多數國家的政治運作,依然不符時代精神的進步和開放趨勢,充斥著既專制,又權謀反動的倒退跡象。
有些國家,隨著經濟的發展起飛後;不幸地,未能走向政治的自由民主和社會的多元開放、包容;反而淪落至反動和威權的治理。
本世紀初期,世界爆發「文明衝突」和持續的「反恐戰爭」。其中,土耳其、俄羅斯和中國,這三個「多民族國家」的政治運作,趨向強人的威權統洽;分別出現,土耳其的「厄多剛」總統,俄羅斯的「普廷」總統和中國的「習近平」主席。
運三位強人,互相學習,透過「國家安全」的藉口,操控國內修法,為自己延續和創造集權;對外擴張帝國主義的領土野心。理由,多是國家光榮和民族復興的虛幻口號,喚起民族主義,給予世界的國家形象,就是「帝國再現」。
有效嗎?古老的帝國曾經失敗而崩潰的原因,至今依然適用:「強求而大,不合潮流」;即使帝國有夢,終將再次失敗。以中國為例,百年屈辱的歷史,極易喚起帶有仇外的民族意識,而以局部的西學為師;目的仍在「以夷制夷」,卻未能真心吸納西方文明的進步價值和理解背景,而沉溺在自欺肌肉已經壯大,應該展現拳頭,敢於亮劍。
殊不知,西方列強在「船堅炮利」之外,有一套現代化,與時俱進的進步價值,存在於各類的法律秩序中。中國自以為富裕的龐大「外匯儲備」,竟然是持有美國濫行印製的美元,自身的貨幣價值和國際金融評價,都決定於美國的國家意志和利益。
其次,中國欲在世界崛起,必須承認,源於西方古代法律文明所表彰的秩序觀,以法律制衡法律,而非以政治和歷史的虛幻意識去主張法律上的權利。
中國對「海牙國際仲裁法庭」有關「南海爭議仲裁案」的立場,光宣示不參與、不接受和不承認的立場,又強烈展示軍事演習,是法律戰和媒體戰的重大戰略失策。既破壞自己對國際承諾的「和平崛起」的宣示,又失去作為負責任的泱泱歷史大國的風範。
仲裁的結果顯示:中國在法律戰和媒體戰已全盤皆輸。尤其,最嚴重的失敗,是從此失去「歷史主權」的主張和可以信任的話語權;帝國主義的領土擴張野心,已經失去合法和正當的基礎。
一生學劍,敗於亮劍;意外嗎?其來有理:"師夷人之長以制夷人,卻末知自己可以勝夷人"。典型的求勝必敗,民族的精神病理是「帝國的不適症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