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生故事筆記 -《「被稱呼」的幸福》
遊走浮世,識與不識,究竟別人如何稱呼「您」或「你」?涉及彼此互動的態度。
男人,被稱呼「先生」;女人,被稱呼「女士」,都太正式而有距離。在德國求學時,與一位女同學的互動,初次「稱呼」對方:「您」(Sie);結果,女同學受寵若驚,太尊稱了。女同學反而大方地,故作輕鬆地說:"「您」(Sie)同意,我們以後,都以「你」(Du) 「互稱」嗎?"。
禮尚往來,「您」(Sie) 來「您」(Sie) 去,各「達陣」第一次,扯平了!當然同意,此後同學們互動,就「你」(Du) 來「你」(Du) 去;在心情上,感覺沒距離,也年輕不少,像「大小孩」。
「你」(Du) ,通常是「能玩作夥的」一掛人,包括「戀人」,親密到「你儂我儂」的稱呼。然而,沒大沒小,也不行;尤其,對於重視身分地位的「權威者」或「師長」,都必須提醒自己,保持「尊稱」和「敬語」。
尤其,對於學問蓋世的「指導教授」,等於「入門弟子」的「學術父母」,在「抬頭」尊稱時,記得冠以「Prof. 」,才適合在接下來的對話中,以「您」(Sie) 尊稱。若以書面尊稱教授;那些「大師級」的學人,還享譽國際,學術頭銜"落落長",像火車一樣地,沒完沒了地一大串;也很像「老將軍」,幸運地未戰死沙場,卻胸前掛了一大片的勳章,也夠用來嚇唬人的!
對於這款學人,書面上的「抬頭」尊稱,以"Sehr geehrter Prof. Dr. Dr.Dr.E. h. Dr. h. c.Andera Hirsch";前兩個「Dr. 」是「博士學位」;後兩個「Dr. 」是「榮譽博士學位」(Doctor honoris causa / Ehren halber);算是等同「諾貝爾獎」等級的「大師」崇高地位;弟子尊師重道,謙卑不已,深恐不小心踩到「師尊」的影子;很像站在皇帝身後遠遠的,聆聽的「太監」。
還好,我的「業師」,都是學問德行高貴的學人,平易近人,親切如煦。
強調身份地位的等級差序,總讓人不自在;所以,不強調身份地位的,親切開明的「平民作風」,最能得到友誼和尊重。世道上,愈有內涵的人,愈虛懷若谷,謙虛待人;畢竟名位只是外掛的;重要的是作為主體的「本人」。
「官位」,講究階級的「官威」,帶有「權力的傲慢」,唯恐別人不知,以致常見到作威作福,愛到處亂訓人,說「鳥話」,通常不得人心。
在台灣,有些「稱呼」,實在不知所云,卻也能氣壞不少「浮世男女」:
男人,被稱呼"歐吉桑"(小父さん),有的男人會焦慮到失眠,擔心自己,恐怕已進入「攝護腺」有問題,也會禿頭掉髮,必須吃「小丸子」的階段。
女人呢?嘿... 嘿... 嘿…,被冒失的「白目鬼」稱呼"歐巴桑" (小母さん) ,有的女人,會氣到從此疑神疑鬼,以為明天就是「更年期」元年;後天,就是「世界末日」,不敢出遠門;否則,必須保證,她是最美的"歐巴桑" (小母さん) :「美鳳小姐」。
至於街坊鄰居的「人妻」(奧さん;おくさま音轉),聽到被我"發音漏風",稱呼"阿桑",向我抗議:"水果好貴!買不下手"。
怪怪!我又不是賣水果的人。後來,我在「雲林濁水溪」南岸的「柑果園」,聽到「郵差」來了,呼叫那位,戴斗笠,全身包覆,遮太陽,只露雙眼,正在採收「蜜柑」的「阿媽」:"「阿桑」,印阿!來喔!"
恍然大悟:「阿桑」是伊啦!同款的。「阿桑」,轉身回頭,先看到我:"少年へ,來喔!"。原來,我一直還年輕!「郵差」,走過來,對我說:"少年へ,你替「阿桑」代收啦!厚否?伊是恁阿媽?是否?"。
…,青菜啦!厚啊!
男人,被稱呼「先生」;女人,被稱呼「女士」,都太正式而有距離。在德國求學時,與一位女同學的互動,初次「稱呼」對方:「您」(Sie);結果,女同學受寵若驚,太尊稱了。女同學反而大方地,故作輕鬆地說:"「您」(Sie)同意,我們以後,都以「你」(Du) 「互稱」嗎?"。
禮尚往來,「您」(Sie) 來「您」(Sie) 去,各「達陣」第一次,扯平了!當然同意,此後同學們互動,就「你」(Du) 來「你」(Du) 去;在心情上,感覺沒距離,也年輕不少,像「大小孩」。
「你」(Du) ,通常是「能玩作夥的」一掛人,包括「戀人」,親密到「你儂我儂」的稱呼。然而,沒大沒小,也不行;尤其,對於重視身分地位的「權威者」或「師長」,都必須提醒自己,保持「尊稱」和「敬語」。
尤其,對於學問蓋世的「指導教授」,等於「入門弟子」的「學術父母」,在「抬頭」尊稱時,記得冠以「Prof. 」,才適合在接下來的對話中,以「您」(Sie) 尊稱。若以書面尊稱教授;那些「大師級」的學人,還享譽國際,學術頭銜"落落長",像火車一樣地,沒完沒了地一大串;也很像「老將軍」,幸運地未戰死沙場,卻胸前掛了一大片的勳章,也夠用來嚇唬人的!
對於這款學人,書面上的「抬頭」尊稱,以"Sehr geehrter Prof. Dr. Dr.Dr.E. h. Dr. h. c.Andera Hirsch";前兩個「Dr. 」是「博士學位」;後兩個「Dr. 」是「榮譽博士學位」(Doctor honoris causa / Ehren halber);算是等同「諾貝爾獎」等級的「大師」崇高地位;弟子尊師重道,謙卑不已,深恐不小心踩到「師尊」的影子;很像站在皇帝身後遠遠的,聆聽的「太監」。
還好,我的「業師」,都是學問德行高貴的學人,平易近人,親切如煦。
強調身份地位的等級差序,總讓人不自在;所以,不強調身份地位的,親切開明的「平民作風」,最能得到友誼和尊重。世道上,愈有內涵的人,愈虛懷若谷,謙虛待人;畢竟名位只是外掛的;重要的是作為主體的「本人」。
「官位」,講究階級的「官威」,帶有「權力的傲慢」,唯恐別人不知,以致常見到作威作福,愛到處亂訓人,說「鳥話」,通常不得人心。
在台灣,有些「稱呼」,實在不知所云,卻也能氣壞不少「浮世男女」:
男人,被稱呼"歐吉桑"(小父さん),有的男人會焦慮到失眠,擔心自己,恐怕已進入「攝護腺」有問題,也會禿頭掉髮,必須吃「小丸子」的階段。
女人呢?嘿... 嘿... 嘿…,被冒失的「白目鬼」稱呼"歐巴桑" (小母さん) ,有的女人,會氣到從此疑神疑鬼,以為明天就是「更年期」元年;後天,就是「世界末日」,不敢出遠門;否則,必須保證,她是最美的"歐巴桑" (小母さん) :「美鳳小姐」。
至於街坊鄰居的「人妻」(奧さん;おくさま音轉),聽到被我"發音漏風",稱呼"阿桑",向我抗議:"水果好貴!買不下手"。
怪怪!我又不是賣水果的人。後來,我在「雲林濁水溪」南岸的「柑果園」,聽到「郵差」來了,呼叫那位,戴斗笠,全身包覆,遮太陽,只露雙眼,正在採收「蜜柑」的「阿媽」:"「阿桑」,印阿!來喔!"
恍然大悟:「阿桑」是伊啦!同款的。「阿桑」,轉身回頭,先看到我:"少年へ,來喔!"。原來,我一直還年輕!「郵差」,走過來,對我說:"少年へ,你替「阿桑」代收啦!厚否?伊是恁阿媽?是否?"。
…,青菜啦!厚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