哲學人生筆記 -《路過香港》
就在香港回歸中國二十年的前夕,有一項用語可供思考;週年的「慶祝」?還是「紀念」?
在中國「民族主義」的觀點,英國交出對香港的主權給中國,是值得「慶祝」的喜事。以提出對香港實施「一國兩制」的中國的前領導人「鄧小平」自己的「真理定言」:“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方法”。二十年的實踐,「一國兩制」對香港人是喜劇?還是悲劇?
「一國兩制」的成效,由中國現任領導人「習進平」,在六月二十九日抵達香港,在中國自己的國境內,竟然必須滴水不漏地安全戒備。情資顯示:“暗殺”和“破壞”的可能性極大;“陰諜者”被指向「習進平」的國內政敵,用盡可能,欲完成過去幾年的“暗殺”未竟之志。至於“破壞”的勢力,被指向香港本地的“反中勢力”。
現實情勢顯示:「習近平」的權力不穩,以致中國的「國家主席」和「第一夫人」的現實是:“國外風光,國內緊張”;權力的正當和合法,都不符合西方歷史哲學所辯證出來的終極意義:「人民的意志」,或者「民意」。
正如「香港特首」由「黨國」對「選舉人團」的操縱而"選出";「習近平」的出任「國家主席」,也是「黨國老人」密室交易和隔代指定下的結果,必然難以服競逐者的反對。這種暗黑政治,正是中國歷史走不出「天命移轉,成王敗寇」的宿命;「暗殺」與「革命」都是「奪權」的手段。
有中阈特色的喜劇,影子是悲劇;在一九九七年之前,對香港的主權移交中國,有「悲觀主義者」指出:“香港之死”。更早一些,中年時期經歷過「台灣二二八」悲劇的我的父親講述:「回歸中國」,這四個字令人不安。
父親的記憶回到「終戰」之初,台灣人不知死活,替自己的悲劇造橋築路,熱烈歡迎「中國」和隨後帶來的「悲劇」;在「外來政權」的「清鄉」時,還東躲西藏的。從歷史的實践證明:中國是‘’自相殘殺,互相毁滅‘’的體制;任何的善意期望,落入中國之手,有百分之九十成為悲劇。
「東方明珠」的「香港」近年的激動不安,百分之九十的可能,何嘗不是死前的挣扎。或許,只有百分之十的可能,“香港不死,只是逐漸暗淡”。
這個比例,有意思地,是來自中國一家帶有「共享」經濟概念的「自行車」企業,在創業後不久,宣告倒閉,因為營運資產的「自行車」一百多輛,「共享」之後,百分之九十有去無回,被“藏私”。這家企業虧損一百多萬元「人民幣」,不敢再「共享」而「打烊」。
「習近平」和「夫人」,為何「香港之行」被滴水不漏地維安?「共享自行車倒閉案」給出啟示:“權力是專制,豈有共享?”;「自行車」不會自行,怎麼大多有去無回?我的理解是:文明的開化,不是只看經濟發展和都市高樓,而是要有對高貴價值的信仰,自由、民主、人權和生態。
基本的價值,看似簡單,却應該是政治實踐的目的,而不是為了「大國崛起」的「中國夢」而淪為被賤視和犧牲的工具。否則,中國式的喜劇必定有悲劇的影子。
相關文章:
人生故事筆記 -《香江紅火》
哲學人生筆記 -《黑道霸權》
在中國「民族主義」的觀點,英國交出對香港的主權給中國,是值得「慶祝」的喜事。以提出對香港實施「一國兩制」的中國的前領導人「鄧小平」自己的「真理定言」:“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方法”。二十年的實踐,「一國兩制」對香港人是喜劇?還是悲劇?
「一國兩制」的成效,由中國現任領導人「習進平」,在六月二十九日抵達香港,在中國自己的國境內,竟然必須滴水不漏地安全戒備。情資顯示:“暗殺”和“破壞”的可能性極大;“陰諜者”被指向「習進平」的國內政敵,用盡可能,欲完成過去幾年的“暗殺”未竟之志。至於“破壞”的勢力,被指向香港本地的“反中勢力”。
現實情勢顯示:「習近平」的權力不穩,以致中國的「國家主席」和「第一夫人」的現實是:“國外風光,國內緊張”;權力的正當和合法,都不符合西方歷史哲學所辯證出來的終極意義:「人民的意志」,或者「民意」。
正如「香港特首」由「黨國」對「選舉人團」的操縱而"選出";「習近平」的出任「國家主席」,也是「黨國老人」密室交易和隔代指定下的結果,必然難以服競逐者的反對。這種暗黑政治,正是中國歷史走不出「天命移轉,成王敗寇」的宿命;「暗殺」與「革命」都是「奪權」的手段。
有中阈特色的喜劇,影子是悲劇;在一九九七年之前,對香港的主權移交中國,有「悲觀主義者」指出:“香港之死”。更早一些,中年時期經歷過「台灣二二八」悲劇的我的父親講述:「回歸中國」,這四個字令人不安。
父親的記憶回到「終戰」之初,台灣人不知死活,替自己的悲劇造橋築路,熱烈歡迎「中國」和隨後帶來的「悲劇」;在「外來政權」的「清鄉」時,還東躲西藏的。從歷史的實践證明:中國是‘’自相殘殺,互相毁滅‘’的體制;任何的善意期望,落入中國之手,有百分之九十成為悲劇。
「東方明珠」的「香港」近年的激動不安,百分之九十的可能,何嘗不是死前的挣扎。或許,只有百分之十的可能,“香港不死,只是逐漸暗淡”。
這個比例,有意思地,是來自中國一家帶有「共享」經濟概念的「自行車」企業,在創業後不久,宣告倒閉,因為營運資產的「自行車」一百多輛,「共享」之後,百分之九十有去無回,被“藏私”。這家企業虧損一百多萬元「人民幣」,不敢再「共享」而「打烊」。
「習近平」和「夫人」,為何「香港之行」被滴水不漏地維安?「共享自行車倒閉案」給出啟示:“權力是專制,豈有共享?”;「自行車」不會自行,怎麼大多有去無回?我的理解是:文明的開化,不是只看經濟發展和都市高樓,而是要有對高貴價值的信仰,自由、民主、人權和生態。
基本的價值,看似簡單,却應該是政治實踐的目的,而不是為了「大國崛起」的「中國夢」而淪為被賤視和犧牲的工具。否則,中國式的喜劇必定有悲劇的影子。
相關文章:
人生故事筆記 -《香江紅火》
哲學人生筆記 -《黑道霸權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