哲學人生筆記 -《哲學家的森林》

 
 
 
想要什麼?不想要什麼?思考、思想,是一個民族能否高貴的基礎。為什麼,一個社會呈現人云亦云?為什麼,有的民族有創造力,引領世界的思想發展趨勢?為什麼,有的國家,英雄出少年,表現不俗?為什麼,有的國家,老人爭強好鬥,明知自己所剩的歲月已不多,依然捨我其誰?非得唱乏味的老劇本?

...,以上的許多疑惑,可以簡單地歸納為一個現象,就是“世俗”。人,是環境的產物;在思想貧乏的社會,「習性」溺在“世俗”,成為「時代精神」,一代傳一代,就是“俗文化”。

許多年來,我注意到,法國每年的中學畢業會考的「哲學論述」的題目;為什麼,法國敢於向青少年,對許多重大的、根本的,人與社會、國家和世界的價值選擇與衝突提出問題,讓青少年去論述?這是國家的教育目的,認為從國民到公民,到自由人的過程,必須有思想論述的能力。

在德國求學的歲月,我與德國學生一樣,經常埋首在圖書舘,自由而豐富地讀書,查閱文獻,振筆疾書,寫成相關學科的專題報告、小論文、大論文,出席專題討論課,接受攻錯的論辯。讀書的歲月雖然艱辛;但是,在業師的關心和鼓勵下,我知道,學問的能力在於「磨劍」;思想的能力,在於聽、說、讀、寫,敢於以不同的形式,公開地表達自己的思想。

可以锐,哲學人生的形成,如同為自己種下一片森林;野放又豐富,綠意盎然,生態多元。曾經,在德國的求學歲月,我為自己安排,去遊訪心儀的歐陸偉大哲人思想家、科學家的故鄉、曾經求學和任教的「大學城」。

在那些小城,烙印著偉大哲人的思想足跡;同時,分年多次,我完成遊歷許多歐陸國家和歷史名城。大致上,我以歐洲為主的世界觀,在那漫長的歲月裡逐步形成。回首往昔,迄今我難忘,曾經走在古老大學城的「哲人之路」;林林茂密,清靜自在;時空交錯於森林;人的思想也更豐富而自由。

曾經,我向業師敍述這種旅遊和思想的經驗。業師欣悦於我的領悟;告訴我:“哲學家離不開自己的思想森林;接下來,您將決定,如何在自己的森林裡找出路"。業師的哲人話語,就是培養自己對各項議題的哲學論述能力。許多年過去了,迄今,我仍在努力不懈。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哲學人生筆記 - 《「職人精神」》

世界小事筆記 -《「總統吵架」》

法哲學筆記 -《「戒嚴」》

法哲學筆記 -《「囚徒困境」》

旅人故事筆記 -《美樹》

園藝生活筆記 - 《「寒氣春意」》

園藝生活筆記 -《「風災倖存的柑果」》

哲學人生筆記 -《「自信的回憶」》

世界小事筆記 - 《「境外敵對勢力」》

Home &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