哲學人生筆記 -《「賤人」,想像的話境》

小學時代,小學生像麻雀吱吱喳喳,老師在講台上,底下的學生仍然暗中交頭接耳,此起彼落。有的老師怒不可遏,對多話的小學生罰站面壁,還下達三天的「噤言令」。長大以後,學生在「討論課」上需要多發表意見和對話,反而退縮。就業後,也大多數唯唯諾諾,"吾從眾,沒意見"。

記得,有一位小學老師,制止學生私語時,不實施處罰,而是引述「孔子」的話:"時然後言,人不厭其言";意思就是,說話要看時間和地點,以免引人反感。

這句話,聽過多次之後,老師上課時很少有學生再私語干擾,算是有效的「言教」;我也從此記在心上。以後在學習過程中,寧可多想、多寫,為自己的思想作筆記,比多說話有營養又健康。

「禍從口出」的原因,可追溯到「家教」、「修養」和「見識」。一個人的生身成長的家庭,語言是先於動作而普遍的印象。子女平常聽到父母長輩的對話中交雜語言暴力、歧視和貶抑的用語,個人的價值取捨和言語習性就以此為正常。

以後,在社會上的公共領域的對話,也就流於膚淺或粗俗。「思想是語言的囚徒」,話說出口先傷害別人,同時也會回來傷害自己。

「漢語系統」可以表述美學意境,卻在作為統治工具時,承載權力的壓迫、支配和暴力的語境。然而,根本在於,說話的人,自身的思想品味和見識的高下。以"時然後言,人不厭其言"的「師言」來檢視台灣商人為了"吹捧中國",而不惜以"台灣的愚民和賤民"來賤視曾經幫助他成長的台灣社會和台灣人。

若以「思想是語言的囚徒」的準則來檢驗,則正好呈現的精神病理,是自身在面對中國的專制皇權時的「賤人」心態而說出這個時代虛無的現象。這也是延續先前,其他「言說者」曾經說出口的「高級外省人」和「鬼島」的類似自視優越的心態:貶抑台灣的一切。目的在於吹捧中國,甚至無視於「帝制」和「專制」的統治壓迫,仍然是無可挑剔的天堂。

外來的「流亡黨國」對台灣的土地和台灣人所留下的無根虛浮的禍害,可見有多深重!「解除戒嚴」已經三十年;但是,「戒嚴時代」的「法西斯」政權的「種姓歧視」的語境,依然如幽靈般地飄浮在台灣的天空。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哲學人生筆記 - 《「職人精神」》

世界小事筆記 -《「總統吵架」》

法哲學筆記 -《「戒嚴」》

法哲學筆記 -《「囚徒困境」》

旅人故事筆記 -《美樹》

園藝生活筆記 - 《「寒氣春意」》

園藝生活筆記 -《「風災倖存的柑果」》

哲學人生筆記 -《「自信的回憶」》

世界小事筆記 - 《「境外敵對勢力」》

Home &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