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小事筆記 -《「報復」的困境》

 
 
 
米國對中國的一千三百項出口商品課徵「懲罰關税」;中國揚言:‘’奉陪到底‘’;也要報復。其中,米國的「農業州」出口中國的「大豆」,和中國持有大量的米國政府的「公債」,都被列為中國可能的「報復武器」。

米國,有先發的「戰略高地」優勢:「資本主義」的「市場效率」。簡單地說,就是「開放」與「流動性」;更重要地,「米元」作為國際上的通用貨幣和發行準備,中國巨額的外匯儲備,主要以「米元」為主;又以此去購買大量的米國政府發行的「公債」。

若中國拋售米國政府「公債」,將壓低「公債價格」,等於拉高「公債」的「殖利率」。很難想像,中國的自殺自殘的想法,貶抑自己的債權價格,有利於其他大款買家逢低進場承接。

中國拋售米國政府「公債」,可行性不高;此招,只能自殺一次,應該是學自世仇日本的「神風特攻隊」:「絕望中的愚蠢」。

至於中國大量進口米國的大豆,可用於「養豬產業」的飼料;而豬肉是中國人日常的主食。以人民的主食作報復武器,形同以人民為敵,愚笨不可及。

可以推論,中國課徵進口商品的「報復關稅」後,將轉嫁給廣大的豬肉消費者,影響民生物資的價格,和加重其國內消費者的負擔。同時也會帶動相關商品的價格上漲。引起輸入型的通貨膨脹。

當然,中國不是「市場經濟」的國家,而是「黨國經濟」,必然以政府指令扭曲市場的「自決機能」。可預期地,中國的「開革開放」,只有浮面的繁榮和奢華,尚未學到西方「市場經濟」的精義:「市場自決」。

中國的仇外與反動,經常只能表現在言語上的逞強,然後「死要面子」而愚蠢。從米國和中國的貿易失衡中可看出,中國最新的對米國的「貿易順差」已高達三千七百億米元。中國若想報復,就得吐回自己不公平貿易的利得;而這一數字正是米國至少可施展打擊中國的戰略空間。

問題是,中國能承擔到口的鴨子再放生嗎?看得出來,中國東併西湊也難以找到有效的報復武器。勝負已定,將會是中國以慘賠出場。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哲學人生筆記 - 《「職人精神」》

世界小事筆記 -《「總統吵架」》

法哲學筆記 -《「戒嚴」》

法哲學筆記 -《「囚徒困境」》

旅人故事筆記 -《美樹》

園藝生活筆記 - 《「寒氣春意」》

園藝生活筆記 -《「風災倖存的柑果」》

哲學人生筆記 -《「自信的回憶」》

世界小事筆記 - 《「境外敵對勢力」》

Home &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