哲學人生筆記 -《歐洲右轉?》
當前世界上許多國家有關社會分配的正義理念,甚至於《大政府》,《大社會》的公共政策,可追溯到十九世紀,興起於歐洲的《社會主義》思潮。
基本上,擴大政府的功能到無微不至,那是《共產主義》;政府全面接管人民的生活作息。當然,朝這個大方向推展的程度或有差異,而有了《左派》的《社會主義政府》,強調公平的分配精神。
歷史思潮的遺緖來到現代,透過社會立法而落實在人權,生態,環保,經濟,就業,撫育,退休,能源,交通和住宅等各項關照人民安居樂業的公共政策上。
政府,要成為萬能,必須財源滾滾而來;當然也會吸引更多的《分食者》絡驛於途,前來享受大餐。在許多歐洲《社會主義》的國家,公共財政就是如此而不堪下去的。國家破產,政府倒台,是近年來許多歐洲國家在《國債危機》引爆後的困窘情況。
《歐盟》,其實是有《共產主義》的實驗精神;實在是《共產》太敏感了,而改以《人道社會共和》為包裝。確實,其中有許多進步的價值。
國境擴大,收養的孤兒成員國愈多,口袋就愈淺。印鈔票以救急,反而火上加油,招來通貨膨脹和人民生活艱困。
在大環境變異時,歐洲各地近年來出現了《反多元社會》的《右傾》浪潮,要求回到以前各個民族國家,各自崢嶸的時代;《歐元》收攤,回復舊國界,外國人滚出去!,...等《民族主義》的《右傾》主張。
這種現象,反映在《歐盟議會》的代表席次分配上,已到18%了。
2014年5月22日到25日,《歐盟》將舉行的《歐洲大選(Europawahl)》,有可能再提高《右派》的席次比例。若真如此,關鍵的少數,也可以左右大局;成事固不能,敗事却綽綽有餘。
放眼《甲午年》,世界上許多民主國家,似乎都是如此情形。《世界一家,大同世界(We are the world)》,好像已經實現了。
我的意思是,大家都一樣!等著過苦日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