哲學人生筆記 -《哲學家與鬍子》
"以形認人,以貌取人",是成見與偏見的表現。自從「恐怖攻擊」成為西方國家不安的原因之後;「穆斯林」的形貌,在西方國家與社會中被貶抑和歧視。「反穆斯林」現象,可上承「反閃主義」和「反猶主義」,是西方國家與社會難以根除的病態心理。
若將此種現象歸咎於不同文明的衝突,則代表各自的文明發展歷史依然短淺,缺少自我反省和包容;不同的文明的磨合,仍在碰撞多於交流和理解的階段。猶太教、基督教和伊斯蘭教,都是「一神論」的絕對教義信仰,同源而互斥;在各自的宗教之內,又是教派分立,不易和諧共存。
出自基督教神職家庭的德國哲學家「尼采」,是能夠從自身的宗教經驗和社會生活中,洞悉「一神論」的「基本教義」的信仰對人類的危險,使人類趨於被奴役。因此,「尼采」的哲學理念中,引起當時的主流社會上人神共憤的論點,就是「反基督論」。
「尼采」,驚世駭俗地,逕自向世人宣佈:「上帝已死」;如同鼓勵世人根絕對神的依賴;並且重估一切在宗教生活中所設定的價值秩序。「尼采」的「超人說」,有形成「新宗教」的可能;「尼采」在世時,晚年已發瘋,無法為自己的哲學理念辯解,卻留給他人各自表述,也被有野心的人引為政治利用。
「尼采」本人,在世上留下的哲學,多所爭議;但是一張”全鬍 (Vollbart)” 的造型相片,卻成為經典哲學家的印記。加上,在「尼采」之前的另一位偉大的哲學家「馬克思」,也是 以"全鬍 (Vollbart)” 造型傳世。鬍子,是男人的性別象徵,應該不是哲學家的標誌。
近年,歐美社會對「穆斯林」的刻板印象和對「恐怖攻擊」的不安,多停留在「穆斯林」的男人「蓄鬍」,女人「蒙面」的民族習俗和宗教文化的烙印;對於「伊斯蘭」文明豐富內在,仍然不堪理解。社會上出現的貶抑和歧視加深了不同宗教和民族的對立和衝突。
鬍子不是哲學家的專屬造型;否則,也是排斥女人成為哲學家的可能。哲學是屬於全人類的愛智者,超越文化和宗教的領域,是向黑暗探索前進的學問。哲學家給世道有「蓄鬍」的刻板印象,可能來自古代「犬儒派」(Cynics)的哲學家有「蓄鬍」的派系形貌,以致世道有成見,沒有「蓄鬍」就不是哲學家。
所以「拉丁文」有一句「嘲諷語」:"Baba tenus sapientes",指的是"外表上有智慧的人";於是又有一句「補充語」:"Barba non facit philosophum",指的是"有鬍子未必是哲學家"。語文承載智慧,破解表象與迷惑;但是在歷史與文明的實踐上,世道總難穿透外在的表象;於是對立、衝突,以致戰爭的悲劇,一再重演。
《圖片說明:在"Rowohlt"出版的rororo傳記叢書中,有介紹「馬克思]與「尼采」兩位哲學家的專書。在封面相中,「大鬍子哲學家」的造型,對我而言,具有哲學家的獨特風格和印記。》
相關文章:
哲學人生筆記 -《公公的鬍子》
若將此種現象歸咎於不同文明的衝突,則代表各自的文明發展歷史依然短淺,缺少自我反省和包容;不同的文明的磨合,仍在碰撞多於交流和理解的階段。猶太教、基督教和伊斯蘭教,都是「一神論」的絕對教義信仰,同源而互斥;在各自的宗教之內,又是教派分立,不易和諧共存。
出自基督教神職家庭的德國哲學家「尼采」,是能夠從自身的宗教經驗和社會生活中,洞悉「一神論」的「基本教義」的信仰對人類的危險,使人類趨於被奴役。因此,「尼采」的哲學理念中,引起當時的主流社會上人神共憤的論點,就是「反基督論」。
「尼采」,驚世駭俗地,逕自向世人宣佈:「上帝已死」;如同鼓勵世人根絕對神的依賴;並且重估一切在宗教生活中所設定的價值秩序。「尼采」的「超人說」,有形成「新宗教」的可能;「尼采」在世時,晚年已發瘋,無法為自己的哲學理念辯解,卻留給他人各自表述,也被有野心的人引為政治利用。
「尼采」本人,在世上留下的哲學,多所爭議;但是一張”全鬍 (Vollbart)” 的造型相片,卻成為經典哲學家的印記。加上,在「尼采」之前的另一位偉大的哲學家「馬克思」,也是 以"全鬍 (Vollbart)” 造型傳世。鬍子,是男人的性別象徵,應該不是哲學家的標誌。
近年,歐美社會對「穆斯林」的刻板印象和對「恐怖攻擊」的不安,多停留在「穆斯林」的男人「蓄鬍」,女人「蒙面」的民族習俗和宗教文化的烙印;對於「伊斯蘭」文明豐富內在,仍然不堪理解。社會上出現的貶抑和歧視加深了不同宗教和民族的對立和衝突。
鬍子不是哲學家的專屬造型;否則,也是排斥女人成為哲學家的可能。哲學是屬於全人類的愛智者,超越文化和宗教的領域,是向黑暗探索前進的學問。哲學家給世道有「蓄鬍」的刻板印象,可能來自古代「犬儒派」(Cynics)的哲學家有「蓄鬍」的派系形貌,以致世道有成見,沒有「蓄鬍」就不是哲學家。
所以「拉丁文」有一句「嘲諷語」:"Baba tenus sapientes",指的是"外表上有智慧的人";於是又有一句「補充語」:"Barba non facit philosophum",指的是"有鬍子未必是哲學家"。語文承載智慧,破解表象與迷惑;但是在歷史與文明的實踐上,世道總難穿透外在的表象;於是對立、衝突,以致戰爭的悲劇,一再重演。
《圖片說明:在"Rowohlt"出版的rororo傳記叢書中,有介紹「馬克思]與「尼采」兩位哲學家的專書。在封面相中,「大鬍子哲學家」的造型,對我而言,具有哲學家的獨特風格和印記。》
相關文章:
哲學人生筆記 -《公公的鬍子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