哲學人生筆記 -《「莫宰羊」》
人腦的記憶容量有多大?這和心情有關!有眼前利害相關的事,心情有受到影響,就會有記憶,直到心情平復,記憶被封存;直到沒有心情了,記憶就被刪除了。
記憶就是心情!「金剛經」有:"應無所住而生其心!"的提示,要讓這句話成為記憶,變成心情,卻又要排除其他的心情或記憶進駐心中;這般情況有「互斥」的「自我否定」。
人的心情,在真實的情況是「相容」,雜念叢生,奇怪的心情,天馬行空,難以有「平常心」。人對事件的記憶或心情,有「直接相關」和「間接相關」的區別;自己的事件比較會記得,別人的事件,就偶有關心或算了;自己怕死,所以自己記得貪生;別人冒險,卻又無關緊要,當作娛興節目欣賞,笑過或給個「讚」,就下次請保重了!
很難想像,有人會「以天下興亡為己任」,那要記得的事件太多了;肯定心情五味雜陳,坐立難安。幸好,世上少有此人,否則,"聖人不死,大盜不止!"。
人民,對歷史的心情是複雜的,總覺得無奈,偉人或惡人都是別人的事,"我"的歷史地位在那裡?所以,遺忘歷史是必然的;許多國家都有這個問題。
德國有豐富的歷史,更有不堪的「第三帝國」的歷史;學生也有歷史知識貧乏的困境;許多與自己的權利和義務相關的事件的歷史,普遍地不記得也不理解。
為何對歷史疏離而對歷史沒有心情?大哉問?我也「莫宰羊」;刀下倖存的「活口羊」肯定記得我的「放生」;我的「歷史地位」,就在羊的好心情中,全寫在羊的表情上:"好險!幸好您好人慈悲「莫宰羊」"。
我,對於人會失去歷史的記憶的原因,是真地「莫宰羊」。希臘哲人蘇格拉底的名言:"我只知道,我什麼都不知道!";這就是我的哲學心情;永遠記得,以此自勉,無所不學!
相關閱讀文章聯結:
"德國如何忘記他的歷史(Wie Deutschland seine Geschichte vergisst)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