哲學人生筆記 -《「脫亞」與「脫歐」》
「被脫」的感覺如何?總而言之,「被脫」的對象是被對方視為除之而後快的負擔;「被脫」後,能一身輕快。「被脫」的感覺不好受,也不重要了;解放的感覺或重獲自由的感覺太好了;據過來者;如是說;因此,如是我聞。
在生活經驗中,常見「脫困」的掙扎;脫感情的債、脫財務的債、脫功課的債;世道上,有欠有還,想脫困,就得掙扎。只是,本來無一事,何處惹塵埃?當初是如何糊塗,自己陷入困境的?
情場上,據說:"因誤會而結合";想脫困,據說:"因理解而分開"。財務的負債和脫債,就更一言難盡了。總之,入不敷出、投資錯誤;以致再回頭已經債台高築;宣告破產,據說也是脫困的妙計。除此之外,世道上,尚有脫法而去,逍遙法外的脫困求生之計。
國家也會受困而求變法圖強;近代日本的開國,有「明治維新」的變法;其中,有提倡「脫亞論」(だつあろん)的維新戰略觀;國政、軍事、科學和文化諸領域的文明開化進程,脫亞洲之舊價值,而入歐洲文明之列的「脫亞入歐」戰略。「全盤西化」,有志者期望日本能「脫古改制」。
遠在歐洲的英國,即將舉行「脫歐」的公民投票,由英國公民決定,"是否同意,不再是「歐盟」的成員國?";英國有「脫歐」的議題,而且付諸公民投票,不愉快的負荷,是日積月累而成的;留在「歐盟」,總是有受困的不自由;在「歐盟」發生「國債危機」和「難民危機」時,都必須被迫分擔紓困。

日本在地理和地緣上,是位在亞洲大陸邊緣的海洋國家;「脫亞入歐」是文明開化的戰略抉擇。英國在地理和地緣上,是位在歐洲大陸邊緣的海洋國家;「脫歐」的影響是現實的主權和經貿利益的回歸自主,避免被決策無效率的「歐盟」邊緣化和一起向下淪陷在「老歐洲」的年邁不堪的泥沼。
「脫歐」運動,是英國人的「自己的國家自己救!」。世道上,只要是想「脫困」,無論是生物或國家;無論是脫亞、脫歐、脫英,都是告別陳舊反動的受困而求生存和求自由的抉擇,上天有好生之德,我一概都寄予祝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