哲學人生筆記 -《就是自己》
英國人民中有明顯‘’脱歐‘’的動機;這是符合歐洲的歷史發展進程的大勢。歐洲統合成為單一歐盟,只是歷史的浪漫幻想和浪漫政治家不切實際的夢想;列國林立,文化多元才是真實的歐洲。
自從羅馬帝國滅亡,拉丁文死亡,歐洲僅剩基督教文明,可以勉強作為歐洲統合的凝結劑。其他的原因,單一的共同市場、軍事上的歐洲聯軍、共同的對外政策,移民和就業自由,都是出於現實的利益計算;必然有得也有失;更何況,伊斯蘭宗教已滲入千年宿敵的基督教歐洲;統合更不容易。
英國在地理上的疏離歐陸而較明顯地有“就是自己”的突出。英國‘’脱歐‘’,在經濟上的利益是大於留在歐盟的效果。
歐盟已經形成一個龐大而無效率的‘’合議制‘’的官僚機器,使得歐陸的任何一個地方的問題都成為歐盟的議題,而決策中心却在歐陸的‘’布魯塞爾‘’和‘’史特拉斯堡‘’。這種封建集權的老歐洲官僚聯盟作風,比較適合保守的歐陸,却不適合有八百年民主傳統,以海洋開放性格立國的英國。
若以經濟利益感脅利誘英國必須留歐,則不妨以瑞士,這個位在歐陸中心的阿爾卑斯山的內陸國為例;瑞士不是歐盟的成員國,然而自身的優越實力和地緣戰略位置,才是瑞士在各領域,讓歐盟不能輕視和自身表現不凡的原因。
英國自身的實力和條件才是生存發展的關键而不是歐盟。台灣曾有過“一中市場”的不切實際的妄想;台灣的國家戰略方向,是有利於向海洋開放和南北方向的發展。英國人有“脱歐”的渴望心情,台灣人的我,比歐陸的“歐洲人”更能同情和理解;想實踐的認同,‘’就是自己”。
相關文章:
哲學人生筆記 -《「脫亞」與「脫歐」》
哲學人生筆記-《鐵槌與鏡子?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