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哲學筆記 -《「屬國」與「上國」》

 
 
 
 
"台灣,是中國的一部份!";"台灣,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份!";以上的「定式造句」常出現在中國的官方用語,很像「失戀者」,自卑地,提醒聽者,中國對特定的土地或對象,仍有支配的意圖。

「思想是語言的囚徒」,從中國的官方「定式造句」,以「法哲學」的理解:中國實在不知道,自己還能有些什麼「作為」?常聽說:"氣到不行,不放棄武力";有意思地,遂行武力侵略,是野蠻本性的流露,更是理性的侏儒。

也可以說,中國是「不得不說」這些「定式造句」,包括"據說"的"韓國曾經是中國的「屬國」";隱喻中國曾經「有過去」,和「在未來」的支配力。這是典型的「帝國主義」的殖民心態;也是世俗的「意淫」。

「過去」,已不可逆回!時間的本質,在人的主觀理解中,就是「過去」、「現在」和「未來」。觀察「中國」的「領土野心」;「精神病理」是難忘「過去」;只要能彰顯現在,乃至未來的幻想;實則,對不屬於自己的客體對象的土地,充滿「無能為力」,卻是「意難忘」。「中國」,總是從「過去」,據稱有五千年的歷史,找尋可堪再利用的"廢物"。

「國家」和「主權」的實際存在的條件,沒有「屬人」和「屬史」的論述空間;基本上,只有「屬地」可論述。「土地」上的「住民」有建立國家的意志,管理眾人之事,而成立「政府」,代行「住民」的委託權力,國家建立之日,而有「人民」之稱;彼此相互確認國家的「主權在民」,可以「共和」的,約法於「立憲」。

「國家哲學」和「國家法權」,就以上的事實成就條件,無涉歷史;尤其特定的權力意志和史觀;實際上,缺乏「歷史科學」和「歷史哲學」的價值論述,中國的歷史,有諸多的傳說和穿鑿附會;尤其,中國僅有「成王敗寇」所形成的「偽史觀」,以服務「皇權專制」的權力意志,豈有歷史的客觀理性?

出自「美國總統川普」轉述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」的"歷史見識":"韓國曾經是中國的「屬國」",引來韓國的不滿,要求中國澄清。正如上述:"中國是「不得不說」",以彰顯「上國」對「藩屬」的「優越感」。重要的是,若「習近平」真有此項"歷史見識",則是「毫無意義」的「妄言」。

如同中國對毫無「法權聲索」(Rechtsansprüche)基礎的台灣,只能「不得不說」:"台灣,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份!";實則,中國提不出「國際法」上的「法權依據」,只能找尋歷史中無用於「現在」和「未來」的"蛛絲馬跡"。中國,至少應該仔細閱讀「對日本的舊金山和約」(1952)的規定,回歸「國際法」的「秩序觀」,才差可堪稱「大國崛起」。

人類與土地的歷史關係,是「遷徙」、「移民」和「定居」;偉大的價值,在於對「定居」的土地,形成「認同」而有治理眾人之事的需求;於是,國家和政府,對「自由人」而言,成了「必要之惡」。

中國,對不屬於自己的土地,付諸封建的「皇權史觀」;其中隱藏強大的「父權意志」;以世俗的表述,就是"老子要定了!";既不尊重「母權」和「子權」;又欠缺進步理性的強權意志的「強盜邏輯」,有其不可理喻的野蠻。

在此,我引述「古羅馬」的「拉丁文」法律諺語:"Pater simper incertus est";「漢文」的表述,就是「父不詳」或「不確定父親是誰?」。「羅馬法」文明的偉大價值,在於:「母親」必然是確定的;因此,「親子權」自然被有效地確認歸屬於「母子關係」。

這也是如同,人民的認同對像是「土地」,視同「母親」一樣;學自「母親」所教的語言是「母語」。認同「台灣」的土地是母親,自然是「台灣之子」和「台灣之女」;生於此,長於此,認同就在此,也讓我們有偉大的可能,彼此都是「一家人」;對台灣的偉大,都將與有榮焉。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哲學人生筆記 - 《「職人精神」》

世界小事筆記 -《「總統吵架」》

法哲學筆記 -《「戒嚴」》

法哲學筆記 -《「囚徒困境」》

旅人故事筆記 -《美樹》

園藝生活筆記 - 《「寒氣春意」》

園藝生活筆記 -《「風災倖存的柑果」》

哲學人生筆記 -《「自信的回憶」》

世界小事筆記 - 《「境外敵對勢力」》

Home &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