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小事筆記 -《價值與持節》
在民主共和的時代,軍人的「持節」(Die Haltung)是如何被解釋的?這個問題的出現,正逢兩個場景,雖然故事不盡相同,在適用「持節」的義務上,有異曲同工的想像。
先說,在德國發生的重大事件:一位「德國聯邦國防軍」的現役職業軍人,涉嫌在德國策劃和準備發動「恐怖攻擊」,呼應「伊斯蘭國」(ISIS)的「聖戰」,然後“嫁禍”給近年來被德國收容的「穆斯林」難民族群;意圖引起德國社會的恐慌和對政府的「難民政策」反感。
幸好,「恐怖攻擊」的陰謀未遂,就被破獲和逮捕。不過,歐洲在發生一連串的「恐怖攻擊」事件後,德國社會對國家安全的危機意識,已經提高;却也不免很驚訝:竟然民主共和制度下,負責保衞國家的職業軍人,是「恐怖主義」的「認同者」。過去,被認為最不應該有「內部敵人」的「聯邦國防軍」,竟然潜藏“叛國危機”。
既然如此,人民還可以信任‘’誰‘’?在舉國譁然的時刻,「聯邦國防部長」,「醫學博士」從政的「馮德萊恩」(Ursula von der Leyen)女士,發表致「德國聯邦國防軍」的公開批評意見;主要針對軍隊的領導將軍主官們安於養尊處優,平常無視於職業軍人部屬的「意識型態」,已經有「極端主義」的傾向;素質良莠不齊,而且在軍中暗中發展特定的組織。
部長的主要見解,可能太理想主義,以為她所主管國防政策的執行對象「德意志聯邦國防軍」,是服膺「基本法」高貴價值的軍人,願意捍衛「聯邦共和國」的自由,實踐「民主國」、「法治國」和「社會國」理想的職業軍人。
部長重視的,是軍隊的各領導階級對上述的價值,如何“持節”(Die Haltung)?也就是,將軍主官們,不能無所作為而自視軍人就是「職業」而已。當然,此言既出,引來軍方官僚系統的大反撲;認為部長的批評,太全面而濫肆批評無辜。
於是,為了平官僚之怨,部長走訪出問題的軍營;藉此,似乎,意在縮小批判的範圍,以安撫無辜的其他職業軍人。即使如此,遥遠地旁觀,我對本案的理解:德國的軍人,有悠久的專業傳統和形象;但是在歷史混淆的時期,被滲入「納粹黨國」極右傾向的「國家主義」。
雖然,戰後在戰勝國的主導下,有持續的「去納粹化」;但是,「轉型正義」的進程,仍有不足;在「聯邦共和國」的時代,極右的反自由和反民主的「新納粹」;甚至在「基本法」保障宗教自由的原則下,極端的宗教勢力組織,潜藏在軍隊,與共和國外部的敵對勢力裡應外合。
軍人的「專業化」,有崇高的地位,應該得到國家和人民的尊敬;另一方面,軍人的「職業化」,在和平時期,無可避免地有世俗傾向,抗拒物質名利誘惑的免疫力愈來愈低,向「死老百姓」看齊。
與此同時,台灣的國防武力部門,尤其有些「退將」和在職軍官,已淪為敵國中國在台灣的「軍中代表」。對此,我完全不意外,也不驚訝,習慣就好!不曾聽過「莊敬自強,處變不驚」嗎?草民我,決定「持節」:自求多福,不投敵,靠自己,吃好睡飽,多練脚功。
相關文章:
人生故事筆記 -《「老德軍」,…!》
先說,在德國發生的重大事件:一位「德國聯邦國防軍」的現役職業軍人,涉嫌在德國策劃和準備發動「恐怖攻擊」,呼應「伊斯蘭國」(ISIS)的「聖戰」,然後“嫁禍”給近年來被德國收容的「穆斯林」難民族群;意圖引起德國社會的恐慌和對政府的「難民政策」反感。
幸好,「恐怖攻擊」的陰謀未遂,就被破獲和逮捕。不過,歐洲在發生一連串的「恐怖攻擊」事件後,德國社會對國家安全的危機意識,已經提高;却也不免很驚訝:竟然民主共和制度下,負責保衞國家的職業軍人,是「恐怖主義」的「認同者」。過去,被認為最不應該有「內部敵人」的「聯邦國防軍」,竟然潜藏“叛國危機”。
既然如此,人民還可以信任‘’誰‘’?在舉國譁然的時刻,「聯邦國防部長」,「醫學博士」從政的「馮德萊恩」(Ursula von der Leyen)女士,發表致「德國聯邦國防軍」的公開批評意見;主要針對軍隊的領導將軍主官們安於養尊處優,平常無視於職業軍人部屬的「意識型態」,已經有「極端主義」的傾向;素質良莠不齊,而且在軍中暗中發展特定的組織。
部長的主要見解,可能太理想主義,以為她所主管國防政策的執行對象「德意志聯邦國防軍」,是服膺「基本法」高貴價值的軍人,願意捍衛「聯邦共和國」的自由,實踐「民主國」、「法治國」和「社會國」理想的職業軍人。
部長重視的,是軍隊的各領導階級對上述的價值,如何“持節”(Die Haltung)?也就是,將軍主官們,不能無所作為而自視軍人就是「職業」而已。當然,此言既出,引來軍方官僚系統的大反撲;認為部長的批評,太全面而濫肆批評無辜。
於是,為了平官僚之怨,部長走訪出問題的軍營;藉此,似乎,意在縮小批判的範圍,以安撫無辜的其他職業軍人。即使如此,遥遠地旁觀,我對本案的理解:德國的軍人,有悠久的專業傳統和形象;但是在歷史混淆的時期,被滲入「納粹黨國」極右傾向的「國家主義」。
雖然,戰後在戰勝國的主導下,有持續的「去納粹化」;但是,「轉型正義」的進程,仍有不足;在「聯邦共和國」的時代,極右的反自由和反民主的「新納粹」;甚至在「基本法」保障宗教自由的原則下,極端的宗教勢力組織,潜藏在軍隊,與共和國外部的敵對勢力裡應外合。
軍人的「專業化」,有崇高的地位,應該得到國家和人民的尊敬;另一方面,軍人的「職業化」,在和平時期,無可避免地有世俗傾向,抗拒物質名利誘惑的免疫力愈來愈低,向「死老百姓」看齊。
與此同時,台灣的國防武力部門,尤其有些「退將」和在職軍官,已淪為敵國中國在台灣的「軍中代表」。對此,我完全不意外,也不驚訝,習慣就好!不曾聽過「莊敬自強,處變不驚」嗎?草民我,決定「持節」:自求多福,不投敵,靠自己,吃好睡飽,多練脚功。
相關文章:
人生故事筆記 -《「老德軍」,…!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