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小事筆記 -《「歐陸」、「英國」與「美國」》

世界,究竟有多大?可大,也可小;有媒體視角的世界;有旅人足跡所至的世界;有宗教的、文化的、貨幣的、法律的、政治的世界。

美國,已經主導能力所及的世界,超過一世紀。脫離「門羅主義」之後的歷任的美國總統,都繼承美國作為「帝國主義」的「世界國家」此一「帝國霸權」的遺產。美國,作為面對兩個大洋的國家,有絕佳的地理條件,可以自外於世界其他地方的紛擾。

然而,一個多世紀以來,美國對外參戰和挑起戰爭的次数,不會少於歐洲列強時代的各個帝國主義國家的對外征伐和掠奪資源。美國的角色,自認是奉行「基督教價值」和「道德主義」的「世界警察」;關於這一點,許多事實證明,是有爭議的角色。

美國是從英國的殖民地獨立成功的「新國家」;迄今,美國和英國在世界事務上的立場相近;亦步亦趨的足跡很明顯。世界事務,以美國主導,英國支持;世界的民主陣營,可以視為美國和英國的陣營。至於「歐盟」,是「超國家建制」;若英國不曾「脫歐」(Brexit);英國認為自己可以擔任美國和歐盟的「黏合劑」。

英國的「脫歐」(Brexit),對「歐盟」有長期戰略上的損失。我的觀察是;「歐盟」仍在驚嚇中,依然擔心未來會瓦解;留在「歐盟」的「歐陸成員國」像是一群進退不得的迷途羔羊;也彷彿有「被背叛」的自憐。德國想主導「歐盟」是事實;然而,歷史上的戦爭罪責,其他的歐洲國家內部,仍有疑慮和警戒。

德國聯邦總理「梅克爾」女士,在多次受到美國總統「川普」的「善變」和「美國優先」的「現實」;有感而發,對美國和英國,已失去信心;於是,與其他願意「留歐」的「歐洲人」共勉:以後,靠美國和英國,不如靠「歐洲人」自己,要獨立自主。

以往的民主陣營,是「理想主義」的結盟。如今,因瞭解而決定各走自己的方向。這種各自找出路的現象,預告未來的民主陣營內部的分歧會更多,彼此的爭執多於合作。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哲學人生筆記 - 《「職人精神」》

世界小事筆記 -《「總統吵架」》

法哲學筆記 -《「戒嚴」》

法哲學筆記 -《「囚徒困境」》

旅人故事筆記 -《美樹》

園藝生活筆記 - 《「寒氣春意」》

園藝生活筆記 -《「風災倖存的柑果」》

哲學人生筆記 -《「自信的回憶」》

世界小事筆記 - 《「境外敵對勢力」》

Home &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