哲學人生筆記 -《水果的顏色》

 
 
 
「顏色」被指涉,若有其他的意思,是文明的誤入歧途。還「顏色」以本質,也就是「還以顏色」,是哲學和科學求真實的精神。以「求真」為起點,理解「顏色」的美學,人的「審美觀」才有客觀的和真實的意義;否則,對「顏色」的美感,流於主觀上的成見和偏見。

人類社會因「顏色偏好」和「顏色成見」所引發的歧視、傲慢和自卑的爭議或衝突是普遍的現象。人類對「顏色」所引發的歧視,長期以來,不易化解;主要表現在「膚色」,視「白色」為純潔無垢和高尚優越;由此衍生至選美和美容的偏好;種族的歧視立場,甚至道德和犯罪的隐喻。

「顏色」是「物自身」(Ding an sich)的本來部份;從「物生成」(An Ding sich entstehen)開始,即有本來的顏色,而且,是有自然變色的本質。毛髮,隨時間而變白;水果,隨成熟而由青綠轉紅或變黑;樹葉,隨季節氣溫的降低而由綠變黃或變紅。

從「營養學」的角度,「營養師」建議,每日應攝取多色的蔬菜和水果,有顏色與營養成份相關的理論基礎;葉綠素、茄紅素、花青素,…等各項影響身體健康所需的「維生素」。也許,「營養學」的論述太「學院派」的高見了。

實際上,從視覺感受的角度,應該較有鼓勵攝食的促進效果:顏色有味覺的誘發效果;多種顏色的水果,併呈在眼前,賞心悅目的多汁引誘,驅動生理的本能反應,垂涎欲滴,進而想要垂手可得,吃下去!

回到「顏色」的哲學理解,水果的顏色不僅吸引人,而且吸引鳥類和蜂蝶前來採用,這是植物以「美色」引誘「好色客」前來,幫助植物實踐生殖和繁衍的目的;彼此互相利用,這才是「本色」。

至於,人類的援用「顏色」作為立場的標示,是「智能漏失」,誘發「色盲」,未見「本色」的意義,而「不知所云」!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哲學人生筆記 - 《「職人精神」》

世界小事筆記 -《「總統吵架」》

法哲學筆記 -《「戒嚴」》

法哲學筆記 -《「囚徒困境」》

旅人故事筆記 -《美樹》

園藝生活筆記 - 《「寒氣春意」》

園藝生活筆記 -《「風災倖存的柑果」》

哲學人生筆記 -《「自信的回憶」》

世界小事筆記 - 《「境外敵對勢力」》

Home &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