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小事筆記 -《「古老的」國家與「年輕的」總統》

 
法國古典政治哲學家「托克維勒」有一本經典名著「古老的國家與革命」傳世;分析「法國大革命」的 主要原因:封建、社會和經濟的結構問題,都是致命的和必然的,就在等待「大革命」的引爆點。

貴族和僧侶階級所形成的陳年既得利益階級,剥削社會貧苦的底層,形成浮世的不公不義。民怨是日積月累的革命力量;任何封建禁錮和桎梏的象徵,尤其代表皇權專制的監獄,雖然關的人是罪犯;然而貧苦的底層人民皆知,其實大多數囚犯,是因為貧苦和被剥削、被歷迫而犯罪被關進去的。監獄內外的被壓迫者,是没有差別的。

當時的法國,階級穩固,難以流動和翻轉;「劊子手」這個行業,也是世襲,而且,後代必須接受國家的徵召。因此,「監獄」和「斷頭台」,至今依然是「法國大革命」的「反動」與「反反動」的象徵。

依據德國哲人「黑格爾」的「歷史哲學」的見解;歷史是最高理性的實踐;「法國大革命」已成為歷史,最高理性已實踐了;但是,歷史仍在書寫中。革命的恐怖歲月已遠去,却依然有許多歷史發展未決的和生成的問題等待後人解決。

德國與法國隔著「莱茵河」,是世仇,也是密鄰,互有國家與民族的情結,誰來主導「歐陸」?也是這個原因,與「歐陸」隔海相望的英國,選擇走一條自己的路,「脫歐(Brexit)」。「歐陸」雖大,英國自認是屬於海洋的和世界的國家。「歐陸」就留給眷戀革命遺緒的法國和德國去爭雄。

Macron」,以未滿四十歲而能當選法國總統;比起來,德國的「梅克爾」總理,已六十多歲了;隔了一個世代。從人生的閱歷來看,年輕激情,年老保守,似乎是年紀在個性上的宿命。

没有英國的「歐盟」大家庭,「梅克爾」也有能否連任的焦慮,尤其老世仇和老鄰居法國,已經選出了年輕的總統,德國的年輕世代,依據「邊際均等法則」,有可能形成「共伴效應」。

然而,德國在本年九月的大選,仍然是那些五、六十幾歲的老人在競逐大位;恐怕德國和法國在「歐盟」內的對話,會有世代鴻溝。何况,主張法國也應該「脱歐(Frexit)」的「Le Pen」所領導的「極右派」的「國家陣線」,經本次「總統大選」,聲勢已漲,將在法國牽制年輕總統「Macron」的「親歐盟政策」。

年輕人的出道,承擔國家的重責大任,固然讓人耳目一新;但是江湖世道多詭詐,也多「老狐狸」和「大野狼」;尤其保守又反動的老人,就像歷史上的貴族和僧侶,打死不退,寧可等待被另一種形式的「大革命」趕下台。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哲學人生筆記 - 《「職人精神」》

世界小事筆記 -《「總統吵架」》

法哲學筆記 -《「戒嚴」》

法哲學筆記 -《「囚徒困境」》

旅人故事筆記 -《美樹》

園藝生活筆記 - 《「寒氣春意」》

園藝生活筆記 -《「風災倖存的柑果」》

哲學人生筆記 -《「自信的回憶」》

世界小事筆記 - 《「境外敵對勢力」》

Home &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