旅人故事筆記 -《天空的方向》





台灣的地理位置在亞洲大陸東岸的近海外緣,也在北半球西太平洋的西緣水域;是由「歐亞板塊」和「菲律賓海板塊」推擠的造山運動而生成的島嶼。台灣住民成為大洋水世界的子民是場域的宿命。

世界上的地理方向認同問題,對於一般安於特定地理區位的人,除非出遠門旅行,否則沒有強調的必要;也就是空間場域中,人只緣身在其中,卻存而不論。只有到了國家、民族和文化的接觸時,才會突顯方位上的差異;也就是在文化上、人種上,有東西方之別。

究竟東西方以何為界?眾說不一。歷史上,有「蒙古人西征」、「佛教東傳」、「西方傳教士」、「西洋哲學」、「東洋茶道」,...;各種被冠上方位的語彙;東與西的分界,還是說不清楚,講不明白。


位在西方的歐洲大陸上的德國,還曾經分裂為東德與西德兩個國家;而在東德境內的柏林,又分為東柏林和西柏林。所有的方向設定,都是人為的政治和主觀的相對位置的認定。

「太陽東昇」或「太陽西下」是比較客觀超然的描述,那是來自太陽、而且地球是同屬於「太陽系」的不同天體相對運動的結果。在地球上的人,看太陽的方向是統一的,而太陽是客體;地球上的人一致同意,太陽從東方來,從西方回去。

然而,就太陽而言,太陽是主體,地球是客體;地球除了「自轉」也繞著太陽「公轉」;從太陽看地球這個客體,來自西方,從東方回去?這種說法正確嗎?這又涉及「太陽系」在宇宙中的座標定義。

宇宙的形狀如何?有方位嗎?時空是單數的,還是複數的?太陽系若在末日,將會成為「黑洞」;那又是一個,等待探索和理解的「宇宙學」問題。時空不存,方向全失;所以「地球一家」,區分東方人或西方人,南部人或北部人,都是「差別心」作祟的自尋煩惱標誌。

在旅行四方途中,我隨緣烙記自然與人文的地理空間特色。比較憂心的是,傳統小城漸失純樸風格和特色;大都會的拔地而起的高樓向天空發展,是「現代化」遮蔽方向和去除文化多元的危機象徵。

從日本的東京到歐陸的大城,我只知道從東洋到西洋,都已不再具有文化多元的意義;天空的統一,被高樓穿插而破碎,我已分不清天空的方向。太陽,自東向西,對於我這個旅人,只是又過了一天的時間概念。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哲學人生筆記 - 《「職人精神」》

世界小事筆記 -《「總統吵架」》

法哲學筆記 -《「戒嚴」》

法哲學筆記 -《「囚徒困境」》

旅人故事筆記 -《美樹》

園藝生活筆記 - 《「寒氣春意」》

園藝生活筆記 -《「風災倖存的柑果」》

哲學人生筆記 -《「自信的回憶」》

世界小事筆記 - 《「境外敵對勢力」》

Home &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