哲學人生筆記 -《魯濱遜刮名字》

就為了一個特定的日期將來到,彷彿一切的問題和答案,都在那一個日子被揭露。日期未到,相關的利益各方,緊張而焦慮,卻又有說不上話的「失語危機」;自己的「存在感」就將失去意義,成為歷史泡影。

作為旁觀者,以哲學的理解,在那一個日子結束前,世道上所出現的恐懼、失態、非禮和無理,都有關於「存在感」失去的「焦慮」。

德語詩人”Christa Reinig”在"Robinson"這首詩中,有一段很敘實:

《…/, kratzt mit einer muschellkante / seinen namen in die wand / und der allzu oft genannt / wird ihm langsam unbekannt / 》。這首詩敘述《魯濱遜漂流記》的主角,「魯濱遜」在荒島上因為孤獨,除了自言自語外,已經沒有對話的人,可以說得上話。他以動作,取代說理和思想能力的「說話」,而表現出很怪異的行為。

這一段詩,敘述:「魯濱遜」以「貝殼邊」在荒島的崖壁上刮出經常被提到的名字,應該就是自己的名字;他的「焦慮」顯示:他自己將緩慢地成為被他遺忘的「陌生人」。這裡的詩境,正是切合即將來到的特定日期,2016年5月20日,台灣人民選擇政權更迭後,由「蔡英文女士」就任總統的演說內容,已先引來自認利益各方的焦慮和失態。

自認是核心利益最大的一方,中國,比「刮名字」的「魯濱遜」更荒謬,在非洲擄走台灣人,即使是中國所指控的「詐欺嫌疑人」,也要不計粗暴地”先擄人” ,再勒索。或者,在歐洲「比利時」的「國際鋼鐵產量減產協調會」上,”先趕人” :要求「會議主席」驅逐台灣的代表。或者將中國人禁足,”不放人”到台灣旅遊。

在台灣內部,也不惶多讓,「要下台的人」最大,不當有始有終,先敲鐘再下班的和尚,也要”自己錯了還怪人” 的怪人。在美國,也有「刮名字」強調自己有「內線消息」的「洋人」,說了一堆自己心裡有詭的洋文。

一切的「魯濱遜刮名字」的怪異動作,都是害怕利益遺失和名字遺失的焦慮,恐懼「自己忘記自己」的事實。無論言行姿態難看,也要在歷史的時空崖壁,刮上自己的「難看的存在」。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哲學人生筆記 - 《「職人精神」》

世界小事筆記 -《「總統吵架」》

法哲學筆記 -《「戒嚴」》

法哲學筆記 -《「囚徒困境」》

旅人故事筆記 -《美樹》

園藝生活筆記 - 《「寒氣春意」》

園藝生活筆記 -《「風災倖存的柑果」》

哲學人生筆記 -《「自信的回憶」》

世界小事筆記 - 《「境外敵對勢力」》

Home &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