園藝生活筆記 -《採桑果》
桑樹與絲綢是歷史古道絲路的文化元素;至今在中亞國家的農村,行道兩旁仍普植桑樹。採桑葉來養蠶,曾經是我的童年烙印。
當時,養蠶所需的桑葉,必須向種桑的農家拜託分享,而且剪下的每片桑葉必須拭乾,以免傷到蠶寶寶。加上後續的蠶繭處理太麻煩了,於是養蠶的興趣就此劃上句點。
不過,當年看到,農家種桑樹是為了採桑果來生吃或釀酒,製作桑果醬,口感風味極佳。於是,我那時候就打算日後自己也要植桑採果。
十餘年前,我在家園裡分別種下小葉桑,大果桑和長果桑等品種的桑樹。十餘年的桑樹已經每年結果豐碩,可以供給自家的早餐享用,真是有志竟成的小確幸。
每年清明過後,氣溫回升,桑果由綠變紅再轉黑;看到桑果多汁蜜甜,却不合鳥兒的口感,實在是挑食的怪鳥。德國友人,以實驗室的專業研究,提醒我,禽類普遍偏好有辣味的食物。真的?假的?唬我的?
老德友人非鳥兒,豈知鳥兒的口感偏好?不過,我自己偏好桑果的甜中有酸的味覺和香氣。因此,鳥兒啄蟲,我吃桑果,各取所需,也算是生態平衡的社會主義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