哲學人生筆記 -《「國王,沒穿衣」》

 
 
 
「貿易」(Trade),有實有虛,虛的「貿易」,就像「宗教」,始於「造論」、「起信」和「宣傳」;信者,恆信,不信者,恆不信。實的「貿易」,就是確認「銀貨兩訖」:「貿易」各方,相互確認「收貨無誤」和「銀子到手」。

無論虛實的「貿易」,必然有「詢價」和「報價」,也就是「貿易」各方的「需求」和「供給」的意願。「貿易」必然存在「詐欺」的風險,「宗教」也是如此。

美國的地產業大亨「川普先生」,成為「美國總統當選人」後,出自「大商賈」的商機直覺,先向中國詢價:"我不知為何我們必須被限於「一個中國」政策,除非我們與中國做成其他事物的交易,包括貿易," (“I don’t know why we have to be bound by a ‘One China’ policy unless we make a deal with China having to do with other things, including trade,”) 。

這段"川普語錄"顯示:「川普先生」認為的「一個中國」政策,以我的理解,在德文的哲學語境是"成為問題的"(fraglich) ,也是可以被哲學檢定「存在意義」的虛與實的問題。向著這項哲學視野出發,"直白不諱"的「川普先生」,是懂「貿易」的人。

「川普先生」,以美國的「需求」向中國,也向世界「詢價」「一個中國」;以貿易商戰的戰術,直接探詢「一個中國」政策的"貨色",先確認「一個中國」是"貿易"或"宗教"。目的是戰略上徹底破解「一個中國」的虛妄和顛覆中國對此相關「話語權」的「正當性」。

中國「官方媒體」的回應是:"「一個中國」不能買賣",這句等同"宗教"的中國回話,是很心虛的;「無神論」的中國自己,信奉「唯物主義」,反而洩底,容易被認知為:在貿易的語境中,"中國,存貨一個";而「川普先生」的「詢價」,是要買「一個中國」。

中國曾幾何時,從世界市場上的大戶「買家」和「賣家」,淪為形同「一個中國」被「大商賈」「川普先生」「詢價」的貿易貨品?

「一個中國」,一直是中國在世界各地,用來打壓台灣的"虛構武器",中國動輒生氣要求各國政府恪守「一個中國」和對台灣,幾近偏執的教徒缺乏自信而爆發「精神病態狂」的斥罵「他者」;許多國家為了現實利益而敷衍中國,忽略台灣;但是用語各有不同。

美國用的字是「認知」(Acknowledge),為了保留中國在意的「面子」,不拆穿中國「虛構話語」的自欺欺人。長期以來,中國自以為「一個中國」得逞而信以為真。

中國,就是中國,是事實存在的「國家主體」;不是有「幾個」的問題;也不應該有狂妄的「帝國主義」領土野心,意圖染指或併吞鄰國。現實上,中國卻自陷於「國家主義」"以詞害義"的自掘陷井;終於又掉進"以數誤詞"的泥沼,進退不得。進,恐不可得;退,則"沒面子"。

「川普先生」能跳脫陳義,直探虛實,有哲學的風趣。貿易,貨暢其流,利通四方;無不可買,也無不可賣;除非是「影子」。中國,碰到「大商無算」的「川普先生」;中國反而自顯「小商計較」的心虛和自卑。這項情境,很像「安徒生」的童話故事「國王的新衣」:事實上,「國王,沒穿衣」。

相關文章:


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哲學人生筆記 - 《「職人精神」》

世界小事筆記 -《「總統吵架」》

法哲學筆記 -《「戒嚴」》

法哲學筆記 -《「囚徒困境」》

旅人故事筆記 -《美樹》

園藝生活筆記 - 《「寒氣春意」》

園藝生活筆記 -《「風災倖存的柑果」》

哲學人生筆記 -《「自信的回憶」》

世界小事筆記 - 《「境外敵對勢力」》

Home &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