哲學人生筆記 -《好客、人客與「政客」》

 
 
 
"來者是客",出嫁的女兒,"歸寧作客","人客歡迎來坐!";"以客為尊",…這些約定成俗的用語,彰顯社會人心的「好客」,不會走上「排外」或「懼外」的危險國家方向。

這也是自信的表現,即使對於「來客」有不同的看法,也不致於像宗教氣息濃厚的國家,社會上不同信仰的「異教徒」互有戒心或互斥,引發教派對立或宗教戰爭。

台灣社會的宗教多元而普遍互相包容,有助於社會的和諧,也是台灣的珍貴價值。"好客",使得「中國來客」曾讚賞;"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";真是會說好話的、溫馨的、貼心的「好人客」。

人與人相處互動,是「互相」的,就是平等、互惠互利,互相尊重。「作客」在台灣,我的「涉外經驗」,外國客人都是有幸福感和羨慕我…;我可以生活在美食的國度、水果豐富又好吃,生活便捷,人民待人客氣有禮的國家,比起「他們」或「她們」,「幸福值」高出許多!感謝喔!

因此,我那理想而美麗的台灣圖像,也就浮現了。台灣,可以是世界上的「理想國」;就是"人民,身在其中,常感不滿,卻沒有更想去的國家"。這與「日本內閣總理大臣」,「安倍晋三/あべ しんぞう」對自己引以為榮的獨特國家日本,以滿心喜悅,自豪地寫出讚美日本的書:《美麗之國》(「美しい国へ」),有相似的期許心境。

這般心情,我以文明與歷史的進程為例:"對文明的不滿,是推進歷史的動力";生活在台灣,"讓台灣成為小康而舒適、宜居、好客的國家",是我這一輩台灣人對後代的責任。

"小國小康,堅定理想",就知足了,不必有自欺欺人的「強國夢」,那是始於民族的自卑;樹大招風,野心被人防,從這個角度審視近代的"中國崛起"和"讓美國再偉大"的夢想,就可理解,世道紛歧、對立的原因。

「有夢最美」,但是美在夢裡;切身的感受才是實際的生活。「宜居舒適」,讓台灣成為有特色的國家;外國人想來作「人客」。是"客"真好!

但是有一類"客",聞"客"色變,不悅於「攬客」上身;有例為證:台北市長「柯P」,被記者發問:"議員指「柯P」最大的改變是從素人市長變成政客"。「柯市長」,略顯不快,"三秒"不語。

真有意思,原來不是每個人都"好客"!「柯市長」直言:"他為什麼不說我變「政治家」?";真是「權力的傲慢」,「大頭症」發作的「政治病」。

「政客」是被讚賞的美言;「政治家」是身後被歷史的評價。任期在位時,就想當「政治家」,很像「馬前總統」在第二任期開始,就自己宣示,要追求「歷史地位」,同樣地患了「政治病大頭症」。

台北市長的「風水實座」,似乎是「有問題的" (fraglich) ,讓坐上去的「人客」都「開高走低」,成為「彼德原理」所述的,最終坐上無可勝任的「職位」;一種類似韓國「青瓦台」情境的「總統悲劇」。

「柯P市長」,被議員說成為「政客」;以及其他想當「台灣偉大政治家」的各路「政客」,何妨欣然接受「政客」的「稱呼」:

「作客」民主政治的「公共場域」是有任期限制的,就是「政治人客」;"時間屆滿"就必須走人;豈能自視為「獨裁者」,想要作「以政治為我家」的「政治家」。「作客」有「作客」的角色和本份,當「好客」就民心稱慰了。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哲學人生筆記 - 《「職人精神」》

世界小事筆記 -《「總統吵架」》

法哲學筆記 -《「戒嚴」》

法哲學筆記 -《「囚徒困境」》

旅人故事筆記 -《美樹》

園藝生活筆記 - 《「寒氣春意」》

園藝生活筆記 -《「風災倖存的柑果」》

哲學人生筆記 -《「自信的回憶」》

世界小事筆記 - 《「境外敵對勢力」》

Home &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