哲學人生筆記 -《「關係」的意義》

 
 
 
也許,這種心理是「變態」,卻是我從哲學視野出發的理性認知:就是除了喜歡"看人生氣"的結果之外;我也喜歡看到"關係破裂"。

不是我"不懷好意",而是不喜歡"勉強";尤其那種"要死不活",只想"死要面子"的關係;各方缺乏真心誠意,只有計較利害;"有關係"反而是互相折磨,互相猜疑,活在「捉鬼」的陰影下,是不自由的!就就手,祝福各方自求生存。

有些浮世之友,情感、婚姻、朋友、共事的關係出現游移,有所問津於我這位「蛋頭給建議者」(忠告者、「狗頭軍師」,Ratgeber) ,那也是我的「德文名字」,被「蛋頭德文老師」給名字:”Alfred” 的典故;我常以一句話給出結論:"留著何用?散了自由!";問者一臉狐疑:"不是勸合又慰留喔?";可見心裡仍有期望和不捨。

"早知道;不問你了!"。"早知道?",世道上,有錢難買"早知道"。不是問了嗎?我不是也給了建議?只是不符預期!那就是繼續藕斷絲連,互相嫌棄吧!浮世交往,"自由"才是最珍貴的;"自由"就是"選擇",不自由,活著也沒意思。還是那句「三字經鳥話」:"散去吧!"

正是以「自由」作為價值的基礎出發,關係若有日語語境的「絆(きずな) 」 ,那是心裡的共嗚感應,同悲同喜,也是幸福的!於是浮世交往的關係,"寧缺勿濫,安於孤獨"。

漢語語境的「絆」,偏向互相糾葛牽制,責於對方,愈扯愈密,難以分解;浮世常見"魚死網破"的不幸,缺少人應有的放手品味;呈現的是"要你好看」的"報復心態"。

二者的差別,我從日本的「武士道精神」看到「自責於己」的內省,以及「脫亞入歐」後,在善的一面,汲取西方文化傳統的「騎士精神」,和文明開化所追求的「啟蒙理性」。這些價值,曾經在台灣歷史上,與我輩的「多桑世代」掠影而過;現在已成古稀的傳說。

遠在西非洲的邦交國,「聖多美普林西比」(República Democrática de São Tomé e Príncipe)絕棄「外交關係」而去,正合我對「關係」的哲學理念:"散去吧!又看到幸福在望!"。

相關文章:

哲學人生筆記 -《「生氣」的意義》

人生故事筆記 -《低處高思》

哲學人生筆記 -《「朋友」與「衣裳」》

哲學人生筆記 -《「友達(ともだち) 」未及,戀人已遠》

哲學人生筆記 -《我不是…;「沒關係!」》

世界小事筆記 -《「有沒有」關係?》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哲學人生筆記 - 《「職人精神」》

世界小事筆記 -《「總統吵架」》

法哲學筆記 -《「戒嚴」》

法哲學筆記 -《「囚徒困境」》

旅人故事筆記 -《美樹》

園藝生活筆記 - 《「寒氣春意」》

園藝生活筆記 -《「風災倖存的柑果」》

哲學人生筆記 -《「自信的回憶」》

世界小事筆記 - 《「境外敵對勢力」》

Home &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