哲學人生筆記 -《「生氣」的意義》
在這個世界上,人需要經常「生氣」嗎?「生」與「氣」,若分開理解,都是正向的價值。「生」與「氣」,卻經常被合著一起使用,「生氣」,也被視為負向的價值。大國生氣;大人生氣,不得了的大事,要"地動山搖"了。
「生氣」,有這麼嚴重嗎?"氣"都"生"了,接下來,就應該「消氣」;不然,還想再生一場更大的氣?那又如何?還是那一句"鳥話":"有這麼嚴重嗎?"
這個世界,常以"怕人生氣"來嚇自己,即使那些"生氣的人",以生氣為業,是職業的「生氣達人」,以生氣來"攘利";只是因為不想惹「生氣達人」生氣,只好委屈自己生氣在心裡,虐待自己。
「生氣」在漢語的語境中,是對人或對事不爽,以「震怒」表現給人看;在台語的語境中,比敕有力:"譙出來那口「鳥氣」";用「掏出氣」形容"洩氣"的必要。在德語的語境中,「生氣」,以"ärgern sich",呈現當事人心裡的不快;如果修養不夠,就會張口"放狗",出來咬人。
「希特勒」,在「第三帝國」末期,被困在「地堡」內生氣,幾近發狂;除了他自己,屬下一群大將被咆哮斥罵;那是精神醫學上的「歇斯底里」症狀,氣屬下的"不爭氣",害他輸得血本無歸;那種現場只好以“empören sich“ 來形容只會怪別人而"氣到不行",非死即瘋。至於個人修養就不重要了。
看人生氣是自己的「藝術享受」;總想看結果如何?也是自己的「福氣」,會慶幸:"天啊!有這嚴重嗎?修養好差!幸好不是我自己生氣;氣死了,就謝謝觀賞,可惜了!"。
不過,我曾經在商場上,見過企業的女性「總經理」,承受壓力太大而生氣到「歇斯底里」症狀;清光桌面。在現場,我視為欣賞"藝術表演"的機會;結果,卻被「颱風尾」掃到。
「總經理」因為氣到哭泣,而我卻未就近,及時地提供她拭淚的「面紙」,而被她再生氣一場痛罵:"見死不救的變態"。
奇怪耶!又不是我在生氣!我怎麼知道,你平常愛用那一個「面紙」的品牌?
唉!這個世界「生氣勃勃」;若遠離「氣場」,太自閉了!因此,我自勉,"不會生氣",只想知道別人生氣的最後結果;從中理解,「生氣」在哲學上的意義:人,為何會"自虐"和"被虐"而樂在其中?
可以說:"生氣,就是快樂!";生氣了,發洩過後,就輕鬆了;不要憋氣,正是如此!鳥兒放出籠,除了先質疑(fraglich) ,然後自由自在地飛向天地;終於,出了一口鳥氣。
相關文章:
法哲學筆記 -《誰在乎「法官生氣」?》
哲學人生筆記 -《「生氣」而且「震怒」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