哲學人生筆記 -《世界不愛我!》
「存在」,是「存在感」與「焦慮感」的互相質疑下的自證。台灣,多年來一直期待被國際正視「存在」;自身的「存在感」,也激起自己的「焦慮感」;互相激盪不已而呈現「精神錯亂」的「存在」。
以哲學的理解,台灣的生存意志會愈來愈強,「焦慮感」,在強權的壓迫下,是必然的,卻不必因此而「自卑」;那是強權壓迫者的目的,讓台灣人自我虛無化和失去存在的意義。
以德國哲人「尼采」的名言來自勉:"打不垮我者必使我更堅強"(Was mich nicht umbringt, macht mich stärker) 。然而,正視惡的存在和惡的積極意義;「精神錯亂」也是為了辯證出台灣自己的存在意義。
歷史的發展進程顯示:台灣的自證存在,在「本土化」、「自由化」和「民主化」的開放大趨勢中,已經呼之欲出;那就是「面向真實」存在的台灣。
這種代代相承的「傳薪大業」,符合「現象學」的解構,"凡虛幻者必回歸真實"。「台灣總統」難道是「川普」開口說出才存在的嗎?非也!只因為,「川普」是「美國總統當選人」;事實上,是台灣的「傳薪大業」所呈現的人民意志的結果。
「台灣總統」,如同被雲遮住的月;「川普」的開口,是發揮「撥雲見月」的助台灣一臂之力;台灣人,應該更有信心堅定台灣的存在意義。
強權的野心,施加於台灣的壓力,必有反作用力!中國的要害在「怕亂」;從中國的改革開放迄今,已替自己埋下許多地雷。中國是缺乏安全感的「大國」:人口多,資源不足、人口老化,流動管理無效率,…;至少表現在對假貨充斥和空氣污染無能為力。
以歷史哲學和經濟規律去理解中國對外擴張和壓迫台灣的現象;旁觀者清,已為中國標誌無從拆除的地雷引爆點。迄今,中國仍只是「怕亂」,才要強力「維穩」;卻不知「亂的所在」。
從「強權壓迫者」的角度,替中國感到悲哀吧!一個領土約九百五十六萬平方公里,世界第三大;人口約十三億五千多萬,世界最多的大國,竟然,海軍和空軍的機艦出航,只能侷促在浩瀚西太平洋的「第一島鏈」接縫的狹窄海空域,東繞、南航、北飛,小心翼翼地,不敢越雷池一步,以免發生碰撞。何苦呢?
從以上的哲學的理解,中國也是在自證存在;只是以「現象學」的認知:一個傳統的大陸國家,正面臨經濟發展的死角,不求思想的解放和制度的轉制,卻求空間的轉換,必然呈現對外碰撞衝突的自討沒趣和惹人反感。反覆如此,在思想自閉的情況下,被迫害的妄想,強迫自己出現「焦慮感」。很難想像吧!
「焦慮感」在封閉專制的體系中,反映的是自卑感的憤怒:"世界不愛我!"
以哲學的理解,台灣的生存意志會愈來愈強,「焦慮感」,在強權的壓迫下,是必然的,卻不必因此而「自卑」;那是強權壓迫者的目的,讓台灣人自我虛無化和失去存在的意義。
以德國哲人「尼采」的名言來自勉:"打不垮我者必使我更堅強"(Was mich nicht umbringt, macht mich stärker) 。然而,正視惡的存在和惡的積極意義;「精神錯亂」也是為了辯證出台灣自己的存在意義。
歷史的發展進程顯示:台灣的自證存在,在「本土化」、「自由化」和「民主化」的開放大趨勢中,已經呼之欲出;那就是「面向真實」存在的台灣。
這種代代相承的「傳薪大業」,符合「現象學」的解構,"凡虛幻者必回歸真實"。「台灣總統」難道是「川普」開口說出才存在的嗎?非也!只因為,「川普」是「美國總統當選人」;事實上,是台灣的「傳薪大業」所呈現的人民意志的結果。
「台灣總統」,如同被雲遮住的月;「川普」的開口,是發揮「撥雲見月」的助台灣一臂之力;台灣人,應該更有信心堅定台灣的存在意義。
強權的野心,施加於台灣的壓力,必有反作用力!中國的要害在「怕亂」;從中國的改革開放迄今,已替自己埋下許多地雷。中國是缺乏安全感的「大國」:人口多,資源不足、人口老化,流動管理無效率,…;至少表現在對假貨充斥和空氣污染無能為力。
以歷史哲學和經濟規律去理解中國對外擴張和壓迫台灣的現象;旁觀者清,已為中國標誌無從拆除的地雷引爆點。迄今,中國仍只是「怕亂」,才要強力「維穩」;卻不知「亂的所在」。
從「強權壓迫者」的角度,替中國感到悲哀吧!一個領土約九百五十六萬平方公里,世界第三大;人口約十三億五千多萬,世界最多的大國,竟然,海軍和空軍的機艦出航,只能侷促在浩瀚西太平洋的「第一島鏈」接縫的狹窄海空域,東繞、南航、北飛,小心翼翼地,不敢越雷池一步,以免發生碰撞。何苦呢?
從以上的哲學的理解,中國也是在自證存在;只是以「現象學」的認知:一個傳統的大陸國家,正面臨經濟發展的死角,不求思想的解放和制度的轉制,卻求空間的轉換,必然呈現對外碰撞衝突的自討沒趣和惹人反感。反覆如此,在思想自閉的情況下,被迫害的妄想,強迫自己出現「焦慮感」。很難想像吧!
「焦慮感」在封閉專制的體系中,反映的是自卑感的憤怒:"世界不愛我!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