園藝生活筆記 -《「掛果」與「滿意」》

 
 
 
 
 
 
在家庭果樹園藝的實踐中,經過多年的挫敗不餒,我逐漸把握幾項「心法」。如此的用詞,似乎有些「禪意」。不過,經驗的累積和知識的管理,「心法」被我定義為「掛果」;也就是,不求果樹的豐產,而只求「掛果」在果樹上至轉熟;再由我自己來採摘熟果。

在過程中,「掛果」能承受自然條件,風吹日曬或颱風來襲,鳥類、甲蟲的偏愛,通過各種不同的考驗,成為自然的「碩果僅存」。從自己種植到自己採收的過程,可以比擬為自然的恩澤。這也是自得其樂的基礎:“過程比結果重要!”。

從早期的高失敗率,到目前的自己滿意;關鍵在於,心理上無得失心,而是重在學習經驗和知識,而且熱衷於寶踐。技術上,熟能生巧,應用「嫁接」的實踐,自己調配有機肥料和改良土壤結構;最終目的,在於掌握適時和適地的原則,改良「結果」的「良率」和「存活率」。

從無到有的「結果」,實在是生命的奇蹟和恩典;花苞和逐日長大的果實,是樂趣的滿足。果子能始終「堅定不移」地掛在樹上,直到個別果的「生長期」結束。這一個過程,下一年又有,果樹就在每年的循環中長大成熟,被採摘又再生。

九月二十三日清晨,四時一分四十四秒,是本年的「秋分」節氣,正好也是「二十四節氣」的循環來到三分之二的週期。「秋分」當日,畫與夜的長度是相同的,各佔十二小時。此後,晝漸短,夜漸長,直到「冬至」當日,是一年中的「最長夜」。

我專攻的「芸香科」果樹,「柑」、「柚」、「桯」、「桔」等果樹,在「秋分」之後,只要仍然「掛果」在樹上,顏色將逐漸轉成「金黄色」,進入「採摘期」。在視覺上,又多了富裕的感覺。人生也是如此!富裕,必須是先活得健康長壽才有意義!以果樹管理的術語來說,就是「掛果」而能「採摘」,才算「滿意」。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世界小事筆記 - 《「折磨學」》

法哲學筆記 -《"於法尚無不合"》

園藝生活筆記 - 《「神豬虎頭柑」》

園藝生活筆記 - 《「咕咕叫姑姑」》

哲學人生筆記 - 《「路」、「一路上」的「存在」》

園藝生活筆記 - 《「伊朗來的無花果乾!」》

園藝生活筆記 -《祝願飛向我家的白頭翁!》

哲學人生筆記 - 《「歲月有影」》

法哲學筆記 - 《「不好意思」》

Home &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