哲學人生筆記- 《「惡的存在」》
瘟疫的「大流行」(Pandemic)是對三十年來「全球化」的「大反撲」。記得在上世紀九十年代,東歐的「非共化」,「德國統一」和「歐盟化」,區域的經濟、政治和社會的整合,如同浪潮湧現。
那是一種趨勢,利益在前,企業以逐利為先,很難抗拒「全球化」的方向。一個「大趨勢」的出現,必然有受益者,也有受害者;中國正是前者。
別忘了,中國是極權專制的國家,可以透過國家獨裁體制的「暴力本質」,對內壓制異議,讓利益歸於權貴集團;對外遂行「不義競争」,掠奪資源和就業機會;受害者是全世界的「中產階級」和「無產階級」。
中國近年來正在推行「一帶一路」,正是藉「全球化」之名,遂行「帝國主義」的「新殖民戰略」。源於中國的「武漢肺炎」正是此一「帝國主義」擴張戰略的「附贈品」。病毒不分人類的階級,以所有的人為「宿主」,也有擴張支配領域的意志,必然以讓全人類受感染為目標。
此時,大敵當前,人類應反省「全球化」所帶來的禍害:階級剝削、資源掠奪、過度開發、生態災難、分配不均、金融不安、疾病傳染。以防疫的「斷鏈戰術」,斬斷「全球化」的聯結,使成為「小區域」的「塊狀集團」。
更重要地,集團的重組必須有共同的價值信仰,排除那些以專制統治為核心價值,實施小社會大國家的「國家資本主義」的「偽市場經濟」。發生瘟疫「大流行」的關鍵在於病毒的「傳播速率」;「區塊化」有助於降低傳播的「乘數效果」。
歷史,以三十年為一個世代,也是變革或革命的觸發「臨界點」。面對瘟疫的「大流行」,迫使人類反省歷史上的錯誤方向。「惡的存在」也有積極的意義,正是解構「全球化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