哲學人生筆記 - 《「Wife Too Over」》


大約十年前,台灣有一齣電視劇「犀利人妻」,劇情大致上是「人妻vs. 小三」的「鳥故事」。也大約在那時候起,社交名詞語匯有較多的「人妻」和 「小三」的概念。 

當年,在園藝生活筆記 - 《「在意外中長大的枇杷樹!」》一文中敘述,俺無意中播下土裡的枇杷種子,十年後竟然開花結果。當年的有感於時光匆匆,十年已去,與枇杷種子發芽同年出生的嬰仔應該也是「小三」了。現在加總歲月,二十年矣! 

原來「小三」在十年前,是敏感的「他者」代名詞,讀友以為俺是「犀利人妻」的觀眾。其實,俺指的「小三」,確實是"小學三年級生",大約是十歲吧! 也因此,再衍生俺的「解字辨義」。 

「人妻」是源於日文的演歌或小說文學中,一個充滿規範隱喻的代名詞;「維基百科」有如此的解釋:“「人妻」(ひとづま)とは、結婚している女性である。通常、夫以外の者から呼ばれる呼称である“。 

「人妻」,意指丈夫的「專屬女人」,而被丈夫以外的人所稱謂的「女人」。在日本文學語境中,「人妻」通常被型塑為被「和服」和「浮世義理」所緊縛的女性「潛意識」,生理和心理的欲望,只能「被丈夫給予」;想要找空隙,偷跑出來呼吸喘氣,具有美學的詮釋空間。 

精神醫學家「佛洛伊德」認為,人的「潛意識」才是身體的主人,一定會找空隙流露出來;無法說出口的「潛意識」,會藉著「眼神」跑出來;若閉上雙眼,就會藉著「雙手」的動作表現出來;若強迫壓制「雙手」,就要藉著「雙腳」出走。 

台灣在「戒嚴時期」的報紙上常見「警告逃妻」的啟事,就是如此這般發生的。俺在學生時代「讀報比賽」,還得過小學六年級的「時事測驗優勝獎」。不過,當年的「時事」,現在想起來,都是「黨國鳥事」:「反攻大陸必成,消滅萬惡共匪」。 

為了準備「讀報比賽」,俺消化報紙上各版的「鳥故事」;還經常越界閱讀多則「警告逃妻」的啓事。其中,有一則,應該是一名「老夫」警告「少妻」,啓事開頭是:“還是愛你的!回來吧!“,動之以情;後頭是要逃妻“別太過份,會遭天譴!“。以成語套句是「先禮後兵」。現在回想,若在日文語境中,稱此現象是近似「父女戀」的「格差婚」。 

「戒嚴時期」,俺越界「讀禁書」和浮世的各類「鳥故事」,是早有閱歷。自從「解嚴」後,女人「當家作主」的偉大時代降臨,台灣也加入WTO( Wife Too Over),全世界進入「人妻vs. 小三」的「互爭勝出」時代,「逃夫」反而增加了。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哲學人生筆記 - 《「職人精神」》

世界小事筆記 -《「總統吵架」》

法哲學筆記 -《「戒嚴」》

法哲學筆記 -《「囚徒困境」》

旅人故事筆記 -《美樹》

園藝生活筆記 - 《「寒氣春意」》

園藝生活筆記 -《「風災倖存的柑果」》

哲學人生筆記 -《「自信的回憶」》

世界小事筆記 - 《「境外敵對勢力」》

Home &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