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草木皆兵」,形容逃難走避追緝的心情,惶恐不安而將風中搖曳的草木誤為追兵。當前,抗疫戰争正進入高峰,疫情警示的範圍已擴大至「人性行業」,以防逾越「社交距離」而出現防疫的「破口」。
「人性行業」是我的用詞,不同於官方用詞的「八大行業」。「人性」者,人皆有之;因此,出於對瘟疫的恐懼而以為病毒無所不在,精神上的焦慮正是到了「草木皆兵」的地步。恐懼,出自於看不見而未知的威脅,正是人性的表現。
随著疫情威脅範圍的擴大,社交的限制愈來愈多,「在家自律」也成為常態;有「人性」的生活天地在那裡?有一則新聞,在抗疫期間,仍有不少人去苗圃購買園藝植栽,理由是親炙草木花實有療癒效果,可紓解人性的焦慮。
「草木」不是只能被誤為「伏兵」,而是可以有「花實」;可以讓人因親近而愉悦。不過,「草木花實」還是無法避免「草木皆兵」;有些「草木花實」有毒性、有針刺,也會傷人;也可能誤食而誤了小命。
其中,「無花果」成為人類的果樹和食材;根據文獻記載,已有至少三千多年的歷史;在「舊約聖經」中也是有「角色扮演」的明星果樹。無花果樹的原產地在「小亞細亞」地區,今天的「土耳其」西南部的高原地區,習性偏好乾燥少風;地緣上靠近「地中海」而被商人和傳教士移植到風土條件相近的環地中海地區大量栽植,也成為「拉丁民族」的美食食材。
雖然無花果樹是如此受歡迎的食材;但是,無花果樹的枝葉部位會在修剪時分泌有毒的白色乳汁,對人體的皮膚會引起過敏反應。西班牙人在無花果料理中加入乳酪,可以提味誘發口感。「草木花實」即使也有危險,在抗疫時期還是好過「草木皆兵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