哲學人生筆記 - 《「出航歸來」》
水軍過洋水,號稱「遠航」。聖國水軍久悶於「左營」,至盼向右轉,出航太平洋,突破「第一島鍊」。
聖國位居「第一島鍊」之戰略要衝,向右航向太平洋,輕而易舉,何不出去試洋遠一點?何況,聖國庫存之番邦數,所剩無多,再不出去「串門子」?否則,只有「環島近航」,望洋興嘆,豈不可惜!
非去不可?以「敦睦」之名,否則,已編列之年度理番預算,恐需敍明理由申請保留。可惜矣!放洋喝洋水,水軍方可自稱見識過大洋。尤其,水軍生徒尚年輕有活力,豈可自甘於聖國近岸看燈塔;對自家漁人 Say Hallo!豈不怪哉!
聖國水軍之官、兵、生,乃生於斯土之子民,既能放洋,何不放洋?「敦睦番邦」,出去玩玩,也有預算可動支,不去白不去。奈何,出航快樂,回航出事。真是掃興,自討沒趣矣!
一如聖國諸多「大頭症」之無良草民,正逢「抗疫戰爭」,前方吃緊,後方緊吃,不甘放棄出遊危險番邦;落得抗疫失防,載疫歸來,被發配去隔離。看來鴨子僅能在池塘稱王。
聖國水軍「敦睦」出航,也是載疫歸來;聖國古人早有明訓,「共體時艱」,不宜只顧本位思考;自認萬無一失,凡事皆可防可控。牆國疫情出狀況,正是只重形式而自欺欺人之啟示錄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