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生故事筆記 -《等待》


來不來?何時來?如果不來,怎麽辦?"等待",是期望,也是焦慮;本質上,是人生的虛無,却又必須追問:"誰會來?"。

"等待",是荒謬的;却又是人生中的大部份情節。每一天的時間,至少有一部份,是用在"等待"。"等待",來到的不是"誰";最好,應該是"準時"。

在歐陸旅行,軌道系統行車的"準時"非常重要。因此牽一髮而動全身;有時,涉及旅客跨國交通的海陸空轉乘時間。

記得有一年,我在《南德》的工業名城《斯圖加特》,搭乘德國《國鐵》(DB)的《ICE高䥫》列車,準備向東行,先到《巴伐利亞邦》的首府《慕尼黑》,再轉乘到《奧地利》的音樂城《薩爾滋堡》,再轉到工業名城《林滋》,目的地是《因斯布魯克》。

"等待"列車進站前,很難得地,傳來播音通告,列車將延誤十五分鐘進站。身旁一位德國嬤嬤,見我是東方人,於是問了我的目的地後,向我解釋,《德鐡》出現十五分鐘的延誤,是不可原諒的失誤和不當。

嬤嬤,很體貼我仍需多次轉乘,還要跨國旅行。老人家很慈祥地告訴我:"天啊!他們,怎麼可以對外國旅客這麼不負責任!可恥啊!"。

當下,我很感動,也感謝!嬤嬤如此思慮週到,為代表德國的《德鐡》的誤點,却自責甚嚴;這是典型的德國人追求準確和實事求是的精神。

確實,積少成多的《蝴蝶效應》,我隨後的行程必然會更緊促了。嬤嬤又問我:"會憂心延誤行程嗎?"。其實,我的行事風格是不疾不徐,隨緣行事,見風轉舵的,只堅守原則和理念;其他的選擇,"次佳"即可,不強求有"最佳"的結果。

於是,我告訴嬤嬤:"至少,列車没被取消而不來,只是延誤十五分鐘而已!列車還是會來的!沒關係的!"。有意思地,嬤嬤説:"謝謝您,陪我老了十五分鐘!"。

確實,"等待"會讓人老,彷彿什麼事都没做;虛度時光,正是此意。

多年後,我依然記得,"等待"的那十五分鐘,還是有得到一場幸會的邂逅和溫韾的回憶。算不上虛無!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哲學人生筆記 - 《「職人精神」》

世界小事筆記 -《「總統吵架」》

法哲學筆記 -《「戒嚴」》

法哲學筆記 -《「囚徒困境」》

旅人故事筆記 -《美樹》

園藝生活筆記 - 《「寒氣春意」》

園藝生活筆記 -《「風災倖存的柑果」》

哲學人生筆記 -《「自信的回憶」》

世界小事筆記 - 《「境外敵對勢力」》

Home &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