哲學人生筆記 -《情緣幾多愁》
《中秋》為農八月十五;每月的初一為《朔》,十五為《望》。
古時候,宅門的名媛仕女,若禮佛殷勤,則每逢《朔望》,可有藉口,帶著貼身的侍女上佛寺。其實,宅門深似海,女人苦悶或思情,難有機會寄語相思。《朔望》登臨寺院,不失為路途中透氣和情遇的機會。
然而,月過十五,只有再等下次的初一了;因此,月到十六起,稱為《失望》也不為過了。雖然,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圓,但是月圓人圓只是漸蝕,十六之後,仍有皓月的餘韻和感傷。
詩人多情感嘆:"月有陰晴圓缺,人有悲歡離合"。其實,明月何懼烏雲掩,明者自明,人世情緣幾多愁,又何妨?
然而,月過十五,只有再等下次的初一了;因此,月到十六起,稱為《失望》也不為過了。雖然,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圓,但是月圓人圓只是漸蝕,十六之後,仍有皓月的餘韻和感傷。
詩人多情感嘆:"月有陰晴圓缺,人有悲歡離合"。其實,明月何懼烏雲掩,明者自明,人世情緣幾多愁,又何妨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