哲學人生筆記 -《童話國或理想國?》
童話,殘酷地説,編故事騙兒童;但是,不妨善意地看待。以前,兒童的理解能力,尚不知成人世界的荒誕不經和險惡,只好以兒童版的故事,真誠地安撫好奇的兒童。
現在的兒童早熟,不必等到少年啟蒙,就比成人老練世故了;新的童話故事愈來愈難以被創作出來了。也許,這是大人的無能,也可能是兒童的不幸。
據説,現在的兒童普遍地被成人調教得很滑頭,不好騙,早就吃好相報,看兒童級的成人故事了。清純的童話故事,恐怕只剩嬰兒版的了。
成人的心中,其實依然存在一個《童話國》的印象,在現實的《理想國》不可能存在時,而覺得溫謦可貴。
記得人生第一次到德國,抵達南德大城《慕尼黑》,從機場搭車到市區。當時,有似曾相識的初次印象;次日正逢《星期日》,也是市民上教堂的日子,我獨自漫步市區,也見到教徒們整齊地穿著;氣氛肅穆;沿途的建築市景和空中傳來清朗的鐘聲,讓我的感受,很異國却温馨。
當下,以為自己來到童年時代烙印的《童話國》。當然,後來多年的漫長求學生活,在深入地理解傳統和現代的德國,而有了更多元的現實印象。
即使迄今,我在到德國商旅時,漫步在行程中的各地小城或大學城;《童話國》依然浮現在我的空間印象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