哲學人生筆記 -《情人橋,呆頭鎖》
《愛到比死還慘!》,以身相《許》,以生作《賠》。歷史上的浪漫文人,以詩歌頌揚愛情,也害死許多飛蛾,撲向火裡去。
《愛》,究竟是什麼?讓人《生死》相許?太偉大,也太誇大了吧!《愛情》,是一個矯情虛偽的《後創名詞》。看上眼,也看對眼的人,動情激素分泌,心理的《佔有慾望》和《獨占排他》的《自私心態》,動物的《圈地盤心態》,使得《情人》走上《自以為是愛》的方向。
於是,不顧一切,想要完成所有的人生蠢事;《種草莓》、《套戒指》、《刺廢字》,《鎖上橋》、《取性命》,這就是世人自以為高尚的《愚蠢的愛》。
然而,情人有一項心態,不好開口説出,就是:"生殖慾望"才是取悦的本質。文明時代的《假優雅》,就是言語包裝,只説是"情不自禁",於是終於鬧出人命,非生即死。
《相處》,是重大的行為藝術;也承受時間的考驗。争風吃醋,有時還要決鬥,拚高下,就不是文明,反而是粗糙的《犬牙行為》;擔心吃不到獵物,没機會打牙祭。
人類的智慧不足,兩情相悦時,只想到《相愛》,却沒時間去思考《相處》;可以撑多久?於是,一些時間之後,會浮現《受不了》和《受夠了》的疲倦。
《愛情》,好像是世界最美好;其實,就是少了《早知道》的智慧。再回首,已昨是今非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