哲學人生筆記 -《吃住的藝術》
歐陸之旅,我除了欣賞市集商品的特色外;也欣賞那些空間遺跡,尤其房屋建築的特色。空間的「秩序感」是理性的表現;也就是,滿足人在其中的生活機能需求;重視地理風土條件的實在和實用。
過度標新立異,造型獨特的房屋,是藝街價值大於實用價值。這般理解,其實是出自東方的「襌學」思想。凡事,該是什麼,就是什麼!西方哲學中的「現象學」,也有面對事實真相的要旨。
「禪門」有一公案開示:眾生吃飯時,不是真正地吃飯;而是天馬行空,胡思亂想,又吃又説;飯後常忘了吃下那些食物,口味如何?這般狀況,也足以説明:日常的飲食中,眾家食客,很容易被不良的商品矇混過去。可見,專心一致,表裡相符,才能發現相關的問題。
然而,為吃而吃;為住而住的人生,太單調辛苦了。現實生活中,吃飯要發揮額外的效用;那稱為「吃飯的藝術」。那麽,居住呢?房子的造型如果只是單調的「合字型」;恐怕建築師都會無事可事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