哲學人生筆記 -《食在尊嚴》
德哲《費爾巴哈》的名言:"人,就是他所吃的食物!"。如今,這句話正在詛咒台灣社會和人民。
食品,或者飲食,是文明水準的表現;人類自原始的茹毛飲血,進化到精緻美食,再到健康環保,重視生態保育,其實是一場《心靈革命》。拯救物種,永續生態,都需要在人群中持續地思想啟蒙。
口腹之慾,其實是《口腔文化》的發展基礎;進階到以《美食天堂》自豪。然而,眾人在享用美食之餘,是否曾想到真實誠信的良心?
不可諱言地,長期以來,台灣社會《尚偽》,充斥《假聖人》和《偽君子》;沽名釣譽之名人泛濫;司法泡製冤、假、錯案,淪落為人權殺手;那麼人民吃到偽劣食品而自得其樂,又何奇之有?
中秋,是月圓人圓的思親時節,明月當空,却照見燒烤滿天下;鄰里鄉民滿腔廢氣,又何必在乎先前吃下的廢油月餅?
人的尊嚴,來自自我的提昇和捍衛。一個普遍地無視於個人尊嚴和國家尊嚴的社會,吃到真的或假的食材,有那麼嚴重嗎?
《費爾巴哈》的那句名言,稍作轉換,"吃到真實的食物,才有尊嚴!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