哲學人生筆記 -《開口接龍》
危機,有突發式的,也有《圖窮匕見》式的。前者,有震懾的效果;後者,有期望落空後的驚醒和警覺。
台灣,陸續地爆發許多讓人民争議和不滿的公共議題;面對爭議擴大,危機漫延,而政府無能應對,內閣幾次嚴重地折損;於是《螺旋效應》、《破窗效應》和《蝴蝶效應》就再三重複,一直耗損社會的信心和耐心。
在民間商界行走,也有從政友人,也和學界交誼;我普遍聽到的意見,是領導無能。真的是如此嗎?我對客觀現象的認知,却是不同於各界友人的高見。
惡質現象的出現或存在,必然有孕育的環境條件。國政,不外乎政治、經濟、社會和安全四大世俗領域的關懷;屬於精神層面的價值信仰,是人權、和平、正義和宗教的追求。
無論世俗的或精神的信仰,落實為國民的最大公意,方能政通人和。從這項基礎出發,台灣的危機叢生,在於長期努力奮鬥抗爭而來的自由、民主和法冶,嚴重地倒退了。正如香港人所面對的和所抗爭的危機。
中國,是一切危機的黑影來源;一個《前現代》的反動《黨國政權》,以爆發户心態對外遂行價值顛覆和制度轉換。對台灣的《改頭換面》戰略,就是先進行所謂的《入島、入户、入心》的《三入戰略》。《毛式兵法》的戰略指導原則,就是"碉堡自內部摧毀"。
因此,此岸《黨國政權》自欺以《鮭魚返鄉》的口號,以供惡棍台商,陸續地《順流》回到台灣,分佔媒體和食品等行業。渠等台商,多是唯利是圖的苛刻奸商家族,迷信奸巧後門,鄙視知識。當彼岸《黨國》丢賞有利可圖的保障和特許;惡商自然靠勢甘為走卒,以示範更多的貪婪飛蛾。
彼岸的惡龍跨海而來,此岸有執迷於追求《個人歷史地位》的《首席門房》開口接龍。台灣人民,被洗腦和被餵廢食,正是《三入戰略》的前戲成果驗收。一切都是有安排的造作;却又濫言大勢所趨。
更多的高潮後戲,台灣人民先有心理準備;甘油隨身,平常多食蔬果,保持心平氣和,冷靜以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