哲學人生筆記 -《解釋與改變》
在德國《柏林洪堡大學》的主講堂建築入門的樓階牆面上鐫刻著一段銘文:"哲學家們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,而問題却是在於改變世界!"。
以上這句名言,是出自哲學家《卡爾•馬克思》在《"關於費爾巴哈題綱"》的一段敘述文句,代表這位《唯物哲學家》的世界觀。
確實,這個世界的現象繁複,有歷史的殘留,更有衍生變異,層出不窮的現象;讓人疲於應付。人們,看待世界的立場、態度和視角各不相同;古希臘哲人《柏拉圖》説得最有意思:"世界,對於你,就是你看到的樣子;對於我,就是我看到的樣子"。
如此説來,這個世界究竟有什麼理由需要去改變?這也正是進步與保守的不同。就以個人而言,不存在不變,而是無時不變,只是自己不太察覺而已。同樣地,社會、國家和世界更是如此;每個時代都有當代的問題。
面對世界上讓人不满意的現象,却有可能是其他人滿意的現象,對立就此產生了。有可能是衝突與革命,以改變世界;但是妥協與改革,也是另一種改變的態度,雖然進程緩慢,却是破壞較小,也比較能得到較多的助力。
因此,從文明沉積的歷史視角去反省"改變"的訴求;文明是由小步漸進而持續的對話、溝通、理解、包容和接受而形成的。"羅馬,不是一天建成的!",確實如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