哲學人生筆記 《"站中"怪談》

《中》,一個看似很討好的字,不偏不倚,非左非右,不上不下,不前不後;就是要《中立》,位在《中心》。很投機滑頭,是吧?為人,要有《中心思想》;"不得中行而與之,必也狂狷乎?狂者進取,狷者有所不為也。",《孔子》如是說。然而,中庸之道,是正確的嗎?

古代,《中國》的自稱,給《西方藩邦》的理解,就是站在世界中心的皇朝。所以,中國就是在世界上《站中》;四面八方的藩邦,都是化外之地。

《中》,在哲學的理解,是自以為真理的偏執舆虛幻。但是,很奇怪,中國經常有路線的左右之争;既反右;"要警惕右;主要還是防左",《鄧小平》如是説。在路線的實踐中,思想和政策路線,是《寧左勿右》的。

《中》,是位置的指涉,也是獨佔的;中國宣示:世界上只能有《一中》;其他部份,都是附屬《一中》的邊陲。因此,《一中》是排他的;當然,這無可好爭的;作自己,最真實!既是"一中",何有"各表"?既然"一國",何必"兩制"?"一國"終必呑下"兩制"!

《站中》,在現實上是行不通的;在道路上行走或行車,只能《非左即右》,若往來的行車都《傾中》或《站中》,將窒礙難行,撞成一堆。

若以為,行事走中道最佳,則難免淪落至《父子騎驢》的困窘。《選邊》,是立場的表示;既黑又白,非黑非白,難以跳脫滑頭泥沼,反而是模糊的投機;自認《站中》,却可能讓自己失去思考空間和追求進步價值的勇氣,而經常站在歷史錯誤的一邊。

中國,以《中心之國》自稱。然而,現實上,自己有不少的人民,却不想留下來《站中》,站在中國的一邊,而選擇移民藩邦。有意思地,在香港發生的《佔中》運動,有《反站中》的諷喻。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哲學人生筆記 - 《「職人精神」》

世界小事筆記 -《「總統吵架」》

法哲學筆記 -《「戒嚴」》

法哲學筆記 -《「囚徒困境」》

旅人故事筆記 -《美樹》

園藝生活筆記 - 《「寒氣春意」》

園藝生活筆記 -《「風災倖存的柑果」》

哲學人生筆記 -《「自信的回憶」》

世界小事筆記 - 《「境外敵對勢力」》

Home &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