哲學人生筆記 -《早餐的意義》
早餐,是一日之計!早上的進食,是對自己身體的承認知慰問。
飲食,被視為《牙祭活動》;似乎,食物只是獵物。這是尚未進化的《狩獵》思維,也是《返祖》現象。
《大清帝國》平定《太平天國》起義的中興名臣《曾國藩》或《曾文正》,對於一日三餐的攝食原則,就是"早餐吃好,中餐吃飽,晚餐吃少";許多年來被我奉為健康的養身準則。
尤其,早餐以多彩蔬果和營養穀物為主,少油少塩;成效是心情愉悦,身體輕快,氣色有氧,思路清楚。
德國哲人《費爾巴哈》的名言:"人,就是他所吃的食物!"。這句名言,配上《曾文正》的《三餐準則》,可讓人深思;一個國家以擁有美食文化自豪,就不能讓飲食只停留在《牙祭活動》的遠古時代,而疏於注意,自己已進食了多少黑心商人所餵食的《下脚廢料》?
破財傷身又損尊嚴,出了黑心巨賈;氣呼呼地責罵政商勾結,已太遲了。黑心的政商文化,不是停留在《牙祭活動》的民主多數的人民所造成的嗎?
《費爾巴哈》的那句名言,稍作類比,正是"人吃的食物,正是自己的選擇!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