旅人故事筆記 -《國王與上帝》


信仰,是個人内心的認同,想從孤獨情景中找到依附。浮木、愛情和宗教,都是信仰意義上的認同對象;救贖,需要見證表達心跡。

因為一本書,"被出賣的台灣",讓我省思"出賣"的哲學意義。同義詞,就是背叛原先的秩序和承諾而徒留善意不知情的無辜者。

現實生活中,"背叛"的指控,常見於戀侣的分手,讓其中一方措手不及,驚愕不已,深感《明月照溝渠》的傷害。

"出賣",常見於主觀上的抉擇安排,未尊重涉及現實利害的一方;尤其是為自己的利益而違背忠誠,叛國或叛教。

在"信仰"與"救贖"之間的掙扎,通常留下的,是深遠的傷害。不過,救贖的見證,若是留下《文化遺產》,則後人應該不會苛責當時的"出賣"或"背叛"。

這張相片,是我在德國東部的《易北河》畔,遊訪歷史名城《德勒斯登》,來到以前《薩克森Zwinge王宫》遺址。在十八世紀中葉,當時的《選帝侯奧古斯特二世》,先背棄自己的《基督新教》信仰,改信《天主教》,而成為《波蘭國王》。

對改宗信仰的救贖和輸誠,是在王宫興建這一座具有《洛可可式》的《王宮天主教堂(Katholische Hofkirche)》。來到此地,個人,與氣勢宏偉的文化遺址相比,置身在歷史場域中,頓時有渺小之感。

旅人,作為異鄉異客,只能對當年《選帝侯》叛教,出賣信仰之舉,付諸雲淡風清。原來,"出賣"在古今中外,前有古人,後有來者;大家都是"生意人"(Trader)。幸會!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哲學人生筆記 - 《「職人精神」》

世界小事筆記 -《「總統吵架」》

法哲學筆記 -《「戒嚴」》

法哲學筆記 -《「囚徒困境」》

旅人故事筆記 -《美樹》

園藝生活筆記 - 《「寒氣春意」》

園藝生活筆記 -《「風災倖存的柑果」》

哲學人生筆記 -《「自信的回憶」》

世界小事筆記 - 《「境外敵對勢力」》

Home & Top